大陆《环球时报》10日报导,西方媒体8日称美国正力推帮助全球、特别是开发中国家修建大型基础设施,以便抗衡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美国刚通过1.2兆美元国内基础设施法案,拜登政府声称是为了「赢得中国21世纪经济竞争」。中国专家表示,美国连国内基建都要举债,且基建效率极低,很难相信有能力输出基建能力,这只是拜登拉拢一些国家抗衡中国而画的大饼。一名熟悉美国援助塞内加尔基建计画的塞国政府消息人士抱怨,美方建议的专案「没一个与基建有关」,塞国甚至无法保证这些专案供电。

《环时》引述美媒报导,一名美国匿名高级官员8日表示,拜登政府正在力推一项为全球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所谓「重建更好世界」计画,作为七国集团(G7)对抗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拜登政府预计在明年1月开始对全球5至10个大型基础建设项目进行投资。

报导称,该官员称,这一计画旨在部分满足开发中国家到2035年所需的40兆美元基础设施投资,并为「中国有问题的贷款和投资提供另一种选择」。美国将提供股权、贷款担保、保险等全方位金融服务,并关注气候、较高的劳工标准和性别平等议题。拜登还希望私营部门参与,增加项目透明度,提供股权融资,而不是「中国式的、繁重的债务融资」。

《环时》报导,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吕祥表示:「事实上,这一计画只是拜登政府为拉拢一些国家抗衡中国而画的一张大饼,目前离一个成形的方案仍然相距甚远。」美国提出这一计画纯粹是用来对抗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以抵消中国在国际上日渐扩大的影响力。该计画缺乏向前推进的内生动力和外在环境的促进,这也意味着它不但在美国国内推进的步履维艰,而且在国际社会上也不存在实施的土壤。

吕祥指出,首先,美国声称要向全球大规模基建提供巨额资金,但资金来源非常困难。拜登政府近来为推动国内基础设施法案过关想尽办法,拟议的国内基建资金规模从约3兆美元一减再减,法案最后变成1.2兆美元。这主要是因为美国没有钱来支付基建资金,拜登政府曾设想过多种方案增加收入,甚至向加密货币收税,但是这些方案都不靠谱,最后的资金来源还是要依靠继续举债。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向外输出大笔资金帮助开发中国家进行基建的可能性几乎是零。而且,由于基建投资收益很难立竿见影,美国的私人资本对此也不会有积极性。

此外,美国国内的基建效率极为低下,很难想像美国还有能力向外输出基建能力。吕祥说,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力推全球基建计画无异于拜登政府画的一张饼,其根本用意在于在国际上拉拢一些国家抗衡中国。目前来看,美国的计画只是停留在口头上,什么时候开始实质性的推动,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进行观察。

德国之声9日报导一名中国学者的质疑说,美国和西方的计画往往将人权等政治因素作为投资的附加条件。「美国凭什么自信地认为,中低收入国家会选择放弃流程简化且无附加条件的『一带一路』倡议,而选择会影响其内政、具有『入侵性』前提条件的融资计画进行合作?」

美国《外交政策》称,西方在援助开发中国家基建时往往提出环境、劳工、财务透明度等方面的更高标准和要求,这些标准和要求对维护西方价值观当然很有帮助,但并不是每个国家在建桥梁时都会考虑它。实际上,许多开发中国家更青睐中国,因为中国没有附加这些条件。荷兰克林达尔研究所中国问题专家范德普顿说,在一个争夺人心、思想和基础设施合同的时代,西方国家坚持更高的标准虽然值得称讚,但可能会成为一个障碍。

#美国 #基建 #计画 #拜登政府 #一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