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下半年的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不少国际分析机构都示警,中国陷入停滞性通膨的风险逐渐上升。中国官方今天表示,目前看到停滞性通膨是表象,是短期衝击造成的阶段性情形。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举行记者会,中国国家统计局发言人付凌晖被问及停滞性通膨相关问题时,作上述表示。
据国新办的文字实录,付凌晖表示中国经济出现了停滞性通膨的「表象」,主要是受到短期衝击造成,属于阶段性的情形。另一方面,他也提到10月的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涨幅,并非歷史新高,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
付凌晖称,由于第3季受到疫情和汛情等因素的衝击,使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同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进口造成影响。此外,中国国内部分能源、原物料产品的供给吃紧,也造成了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幅扩大,看起来好像出现了一些停滞性通膨的表象。
他指出,从经济成长面来看,随短期因素逐步减弱,经济逐渐恢復。10月的主要经济指标显示,生产和需求主要指标的两年平均成长速度,多数是有所回升的。同时,加强市场保供稳价的力度,部分能源产品供给吃紧的状况也逐步得到改善,这些都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增长。
他说,中国经济有望继续稳定恢復,CPI保持温和上涨态势。
根据中国官方日前发布10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增1.5%;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年增13.5%,虽非歷史新高,仍创26年新高。其中,煤炭开採相关产业价格上涨超过100%,被视为涨幅扩大的重要原因。(编辑:沈朋达)1101115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