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卫福部统计,近5年儿少轻生通报人次激增3.7倍,2018年起,忧郁倾向、罹患忧郁症或其他精神疾病,更跃升儿少轻生原因首位,据家扶基金会今天公布的「儿少心情问卷」调查发现,近2年儿少一周半数时间处在负面情绪中,其中负面情绪来源最多就是「课业与生涯」,家扶基金会建议建立校园定期心理健检机制。
家扶社工处主任蔡雯瑾说,有76.8%的孩子负面情绪来源来自「课业与生涯」、54.4%来自「人际关系」,其中也有孩子会用如「自残」等方式纾发心情
新北市儿少谘询代表闻英佐表示,学生现今要面临多元的升学管道,时常会感到彷徨或不知如何选择,因此有时候需要心理谘商,此时就要透过辅导室协助解决情绪困扰,但有时走进辅导室去会被其他人贴上标籤,因此应要让每个人知道辅导室的用途,更要嫁接后续三级辅导等机制。
调查发现,有近7成的孩子对儿少忧郁症不了解,虽然约有半数儿少心情不好或忧郁时会跟同学朋友或家长倾诉,但49.8%的儿少不会向专业管道求助,家扶基金会认为,这可能导致有忧郁倾向的孩子无法及时获得必要协助,呼吁应建立校园定期心理健检机制,对于针对需要协助的儿少主动追踪、适时关怀。
谘商心理师全联会常务理事胡延薇建议,应审视学生辅导法,透过心理定期检查,并加强儿少身心医疗自主权,她也提及,部分家长因为担心孩子被贴标籤、污名化等原因,就算孩子出现自残等行为,因而不愿让孩子就医,呼吁应修法让老师在医疗资源转介上更顺畅、有效帮助孩子。
★中时新闻网关心您:再给自己一次机会
自杀防治专线:1925(依旧爱我)24小时服务
生命线:1995
张老师专线:1980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