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公信仰是桃竹苗客家庄重要的人文精神之一,妇人在田间拜伯公祈求丰收。(罗浚滨摄)
伯公信仰是桃竹苗客家庄重要的人文精神之一,妇人在田间拜伯公祈求丰收。(罗浚滨摄)

地方文史工作者也是新竹市金山里长的吴庆杰,投入桃竹苗石板伯公调查20多年,竟是缘于县长杨文科曾促成6座土地公「集体办公」!新竹县文化局将吴的调查编印成《寻伯公:石板伯公田野调查的美丽书写》,杨文科希望藉这本书让更多人看见客家,体验人亲、土亲、客家亲的客庄文化。

杨文科说,1994年他在竹科管理局建管组任职,当时园区三期正在草创,因安迁户与吴庆杰有第一次交集,吴为了6座土地公迁移问题四处奔走,经和同仁们努力协助,并获联华等4家公司各出资5万元,1997年顺利兴建集福宫完成安座,园区三期徵收虽未成功,但成就科技发展与在地文化保存的一段佳话。

「伯公是客家人的心灵花园!」吴庆杰说,客家人以伯公当作开发领域或聚落的指标,伯公护持地方也抚平信眾的心灵,也使得伯公信仰成为客家庄重要的人文精神之一。

吴庆杰说,1994年起他到处走访桃竹苗客家聚落,在山林田野调查石板伯公,发现每座伯公都很有特色,除了反应过去打石文化的特殊性,更蕴含客家的歷史、人文及祭祀空间的美学,桃竹苗原本约有5千座伯公,但这20多年来随着土地开发和道路拓宽,已大量消失剩约2千座。

杨文科肯定吴庆杰花了20多年做田野调查,让文化局编印成新竹县文史丛书,吴从客家庄的伯公信仰与日常生活切入,铺陈客家文化展现的生活意涵,而打石文化、口说歷史中的伯公、田野调查中的石板伯公,更是推动客家文化保存的重要典籍,可谓是「伯公下的文史典范」。

文化局长李安妤表示,吴庆杰老师的着作提供精彩一手资料,可认识客家伯公信仰及石刻工艺之美,也是初探新竹县传统伯公信仰的入门工具书,将是研究桃竹苗客庄文化的重要参考文献。

#伯公 #吴庆杰 #桃竹苗 #客家 #杨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