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自己的肝癌风险指数有多少吗?肝臟是沈默的器官,等到发现肿瘤通常都已经是晚期,而看似没有症状的B型肝炎、C型肝炎,其实就是造成死亡国病的最大元凶。

●肝癌危险指数大揭秘!B肝比C肝更危险!

花莲门诺医院胃肠内科主任郑穆良医师说,肝癌是国人第二大癌症死因,而B肝、C肝就是肝癌最主要的原因。「早期大约有9成的肝癌都是因为B、C肝,后来慢慢变8成,现在大约7成。虽然慢慢下降,但还是很高比例。」

根据卫生福利部公布的最新108年国人死因统计报告,肝癌共造成7881人死亡,其中约7成与B型肝炎有关。相当于每年有超过5千人因B肝导致的肝癌失去生命。

郑穆良主任说,虽然B肝病友们看似没什么症状,但只要发炎,就代表肝细胞正在被破坏。「一直发炎的肝臟就像一直在燃烧的肝臟,它会纤维化、再来就比别人更容易肝硬化,自然就变成肝癌高风险族群。」

●正确保肝!医师详解B肝治疗4大迷思

很多病友认为,肝指数只要正常,就代表「肝臟没事」,再加上平常不会有什么症状,因此缺乏积极治疗的动力。对此,郑穆良主任提醒B肝治疗的四大迷思,强调积极追踪和治疗,才是B肝病友保护自己的最好方式。

◎迷思1/肝指数正常就代表正常?

郑穆良主任说,病毒浓度只要高,就有可能引起肝臟发炎,指数正常可能只是刚好当时没有发炎,不代表其他时间没有发炎。

◎迷思2/B、C肝没症状就没事?

有B、C肝的人,不一定会有症状,但肝臟可能已经严重发炎。郑穆良主任说,除了要定期追踪、积极治疗,也需要注意生活习惯。如果还有抽菸、喝酒、吃槟榔的习惯,会比一般人更容易产生肝硬化,建议及早用抗病毒药物介入。

◎迷思3/现代人不会有B肝、老人才会有?

虽然台湾自1986年开始新生儿全面施打B肝疫苗后,B肝带原者数量下降不少,但推算起来,今年35岁以上的民眾多数没有接种,B肝带原者的可能性还是很高。郑穆良主任说,35岁以上有B肝带原的比例,男性约20%、女性约15%,相当于每5~7个人就有一个人是带原者。

目前除了45岁以上民眾可以利用国健署免费成人健检筛检B、C肝之外,郑穆良主任也建议35~45岁的人自行到医院做健检,部分医院有提供40岁以上免费B、C肝筛检的服务。

◎迷思4/B肝只要吃一次药就会没事?

郑穆良主任说,身体的免疫变差了,B肝病毒就会跑出来,所以稳定、持续地服用B肝抗病毒药物,更能预防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发生。而现在的B肝抗病毒药物副作用低、安全性高,病友可以与医师讨论后,按照病情、治疗史、生活习惯、服药顺从性等方面来评估,选择自己最适合的药物与服药方式,以达到良好的疾病控制效果。

文章来源:本文由《健康医疗网》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点此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医疗网 #肝癌 #B肝 #肝臟 #C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