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逐渐变冷,泡温泉的人也越来越多,但每个地区的泉质都不同,若不小心泡错汤,可能会引发皮肤炎。皮肤科医师高佩菡在脸书粉专分享,民眾该如何挑选温泉,并预防温泉引起的皮肤疾病,例如皮肤较乾燥或正在发炎者,泡汤就可能引发「硫磺泉皮肤炎」,因此泡温泉时应先评估。
皮肤科医师高佩菡在粉专《皮肤科日常菡养 高佩菡医师》提到,台湾温泉泉质分为3种,第一是「火成岩温泉区」,属于硫磺泉、酸性,分布于北投、阳明山、龟山岛和绿岛;第二是「变质岩温泉区」,属碳酸氢钠泉、中性,分布在中央山脉及雪山山脉周围,例如宜兰礁溪、乌来及台中谷关;第三是「沉积岩温泉区」,属于氯化泉、碳酸泉、中偏碱性,分布于板块交界处,例如苗栗泰安、嘉义关仔岭及屏东四重溪。
高佩菡医师以台北市近郊的硫磺泉质为例,由于pH值较低,民眾若皮肤较乾燥,或处于发炎阶段,温泉中的硫化物会造成皮肤角质腐蚀,引发硫磺泉皮肤炎,泡完汤后2至3天,皮肤会出现红色丘疹,甚至逐渐溃疡,看起来像严重感染,因此要尽量避免,而且泡完后,要立即使用适当的保湿剂。
除了硫磺泉皮肤炎外,另一种常见的温泉皮肤炎是「温泉毛囊炎」,由于长时间泡温泉,或在泡汤中搓洗皮肤,导致温泉中的绿脓杆菌伺机潜入毛囊,造成毛囊周围发红,形成红色丘疹,甚至出现脓疱的症状,除了泡汤,若使用消毒不完全的泳池或三温暖,也会引发类似的毛囊炎。
高佩菡医师提醒,民眾泡汤时一定要注意皮肤状况,慎选适合自己的泉质,若皮肤出现异位性皮肤炎、缺脂性皮肤炎等状况,千万不要泡汤,待症状好转再泡,而且泡汤时间不宜太长,建议每10至20分钟休息10分钟,另外,泡汤时不搓洗皮肤,减少破坏,泡完后要用清水冲洗、清洁,并立即涂抹保湿剂,假若泡完汤,皮肤出现皮肤红痒,丘疹或溃疡,一定要赶紧向皮肤科医师求助。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