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确诊癌症的机率低,但也不可掉以轻心,小儿科医师唐子涵分享,一名20多岁的年轻人,因反覆腹泻、下腹痛、常常有便意却又大不出来等症状,到大医院进一步检查后,竟被诊断为大肠癌第四期,她建议,平时可以多注意身体状况,除了健康饮食、多运动外,也应定期筛检。
小儿科医师唐子涵在脸书粉专《唐子涵儿科医师的吃货日记》分享罕见案例,一名20多岁年轻人因反覆腹泻、下腹痛等症状,去医院看诊多次,吃了药也不见改善,且开始有食欲下降、噁心感、常常有便意却又大不出来等症状。
唐子涵决定帮他进行扫腹部超音波,检查后发现他的肝臟长了很多颗hypoechoic lesions(低迴音的病灶),由于肝臟的病灶建议要进一步做电脑断层等才有办法分辨原因,所以请他转至大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唐子涵追踪后续才得知,主治医师为他进行大肠镜检查后发现,他的大肠内有一颗很大的肿瘤,确诊为大肠癌第四期,没办法手术只能接受化疗。她感嘆,一般来说30岁以下罹患大肠癌的机率不高,「看到这年轻人最后的诊断我也很替他难过」。
唐子涵说,大肠癌初期没有明显症状,有症状时可能都已经是二、三期了,但如果发现近期有以下症状,建议尽早到大医院检查:
1.反覆腹泻、便秘、便量变少或大便变细、变水状。
2.排便出现血丝或黏液。
3.不规则腹痛或绞痛。
4.有便意但去上厕所又大不出来,或有解不乾净的感觉。
5.不明原因体重减轻。
6.不明原因贫血、容易疲倦,或腹部出现不明肿块等症状。
唐子涵也列出7种高风险族群,包括有家族史者、50至85岁年长者、爱吃红肉、加工食品、烧烤、油炸或高脂肪低纤维饮食,不爱吃蔬菜水果者、三高患者、缺乏运动或肥胖者、长期吸菸、喝酒者,以及长期罹患溃疡性大肠炎或克隆氏症患者,都应定期做检查。
若要预防大肠癌,唐子涵建议平时要健康饮食、规律运动、控制体重、避免菸酒,以及定期筛检,国健署也补助50岁以上的长者,每两年进行一次粪便潜血检查,阳性者会进一步安排大肠镜检查,早点诊断、早点治疗。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