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icron在全球快速传播,近来国内也爆发本土疫情,台大公卫学院教授陈秀熙认为,目前国内疫情属于可控状态,但有2大隐忧,一是没有疫苗保护力的族群恐发生重症死亡,二是大量的轻症患者恐影响经济发展;他认为现阶段仍无法与病毒共存,短期目标应在于「重症清零」,如每周确诊数控制在350人以下即可达成。

去年12月9日到今年1月25日,国内共有343名本土个案和1388名境外移入个案,陈秀熙分析,近来境外移入个案数在12月中旬后开始增加,目前已有趋缓,同时受到疫苗、警戒措施、社区监测等影响,他预期本土个案数也会随之下降。

但值得注意的是,近期Omicron本土个案中「小于10岁儿童」就占了12%。陈秀熙认为这是可以预期的,因为Omicron容易引起家户感染,且该年龄层无法打疫苗,暂时只能以检测和公卫措施(NPI)来保护他们,未来对于儿童的疫苗政策仍须持续探讨。

Omicron本土和境外疫情夹攻,是否该比照国外採「与病毒共存」策略?陈秀熙认为,国内的短期目标应该放在「重症清零」,同时将轻症患者最小化,尽量不影响经济发展,达到「可控制的流行疫情」。他推估,如国内每周确诊数控制在350以下,即可达到重症清零目标。

首先是运用疫苗施打,对于2剂保护力已经消退的人,以混打方式施打追加剂。陈秀熙分析,台湾目前已全面开打第3剂,4成疫苗保护力消退族群已追加施打第3剂,预计到今年2月初,整个社区疫苗保护力可达70%到80%。

第二是使用精准化社区监测,陈秀熙指出,在群聚感染减缓之下,将社区快筛站改为社区监测,包括过去经常用于流感等上呼吸道传染病的「定点医师监测系统」,如有疑似症状就做快筛,都有助于疫情变得可控。

陈秀熙指出,可负担的医疗资源加上可取得的治疗药物,能够达到重症住院最少化的目标,同时也要透过隔离检疫措施,避免轻症患者过多而浪费医疗资源,避免对经济带来衝击,让生产损失达到最小化。

#陈秀熙 #国内 #清零 #Omicron #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