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全面开打第3剂,但不少人担心「疫苗可以对抗Omicron吗?」台大公卫学者表示,儘管Omicron容易发生免疫逃脱,但第3剂仍有其效益,应尽速接种以提升保护力。而近来高雄港群聚验出Omicron亚变种「BA.2」,学者分析,BA.2由于缺少Omicron原有的基因段缺失,较难以早期侦测。

全球Omicron传播快速,发生率约为十万分之42,死亡率虽不比Delta高,但近来有攀升趋势,约为十万分之0.1。台大公卫学者张维容博士指出,从疫苗中和抗体反应地图可以看出,Omicron与其他变异株相距甚远,代表其他变异株所产生的中和抗体难以中和Omicron,也因此Omicron容易发生免疫逃脱、重复感染的情形。

张维容引述一项美国研究指出,无论是2剂BNT或2剂莫德纳,面对Delta可维持约60%左右的保护力,但面对来势汹汹的Omicron,在接种6个月后保护力就降到极低、接近失效,因此需要尽速追加施打第3剂。

该研究进一步发现,接种第3剂除了可以免于感染之外,万一仍感染Delta或Omicron,体内病毒量皆更低,显示第3剂疫苗可以减少感染者体内病毒量。

另一篇研究则是探讨疫苗在预防急诊及住院方面的效益,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Delta,Omicron的疫苗效益明显较低且下降幅度较大,因此仍呼吁民眾尽速接种追加剂,以再次提升免疫保护力。

国内目前有多条Omicron本土传播链,近来高雄港群聚被验出为Omicron亚变种BA.2,亦被外界称为「Omicron的妹妹」。台北医学大学教授陈立升说明,目前Omicron主要有3种亚型,包括具有感冒病毒遗传片段的BA.1、较难早期侦测的BA.2,以及最近被发现的BA.3。

陈立升说明,BA.1和原本的Omicron特性很雷同,有第69-70位点的基因段缺失,侦测上较容易且快速;而BA.2就没有69-70这项缺失,因此较难以早期检测,需要仰赖基因定序;至于BA.3和BA.1一样有遗传片段的缺失,因此也较容易早期侦测到。

去年11月17日菲律宾通报首例BA.2,英国也于12月6日出现首例,目前已累计426例,卫生安全局近日将BA.2升级为「调查中变异株」(VUI)。

全球目前已有40国出现BA.2变异株。陈立升指出,BA.2目前即将在丹麦成为主流变异株,根据该国初步研究,BA.2的住院比例、症状和免疫逃脱能力都和BA.1无太大差异,未来是否在各国产生变化,仍值得关注。

#Omicron #BA.2 #变异株 #侦测 #第3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