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虎式战机,多数人想到的应该是诺斯洛普公司(Northrop)的F-5E「老虎2式」(Tiger II)战机。它在全球的总产量达到1200架,是1970年代开发中国家的主力战机,也包括中华民国空军,时至今日也担任部队训练。来谈谈这型老而弥坚的老虎战机。
诺斯洛普的F-5战机始于1954年的全球考察,当时诺斯罗普团队前往欧洲和亚洲考察各国的防御需求,他们认为未来的美苏争端会爆发在两大集团中间的开发中国家,这些地方的跑道较为简陋,后勤资源有限,因此战机起飞距离不能太长,维护要简单容易。与此同时,通用电机(General Electric)研发出小体积而大推力的J85 涡轮喷射发动机,诺斯洛普就以J85为重点,设计出N-156战机方案,并提交给美国空军参考。
然而,美国空军认为自己并不需要轻型战斗机,反倒是需要新式喷射教练机来取代洛克希德T-33,诺斯洛普立即改弦易辙,将N-156机体设计成双座教练机型式,并且在1956年6月赢得美国空军教练机的竞标案,这就是T-38 鹰爪式(Talon)。至今,T-38仍是美国空军的教练机,服役时间超过60年。
美国空军採购T-38达到1200架左右,为诺斯洛普研发F-5赚来第一桶金,他们继续推进T-38的战机版本,深信绝对有轻型战机的市场。不出所料,进入1960年,美国的开发中国家盟国们不断提出新型战机的要求,与诺斯洛普公司在1954年的考察报告简直如出一辙,于是1962年4 月25日,美国国防部指定该公司的N-156战机,成为军事援助计划 (MAP)的战机,8月9日,N-156战机被赋与F-5A「自由斗士」(Freedom Fighter)的正式名称。
F-5A可视为单座武装版的T-38,但是没有配备火控雷达,所以对空作战能力很有限,只能使用机炮,或是追热式飞弹。它另可携带火箭筴舱与小尺寸炸弹,可以对地攻击。另有双座型的F-5B,担任训练之用,但是没有机炮。F-5A于1960年代初服役,在冷战期间,美国的盟友购买了800多架,其中也包括中华民国空军。
虽然美国空军没有採购F-5A,但是鑑于越战的复杂情势,战机损耗率极高,美国空军把眼光看到生产速度很快的F-5A身上。1965年10月,美国空军徵用了12架F-5A进行修改,在机身左侧安装空中加油管,腹部安装装甲板,在机翼下方安装了可抛弃的挂架。原本导引机炮的光学瞄准具,改成对地攻击专用的落点的先期瞄具取代,主要担任对地密接攻击。这批战机重新命名为 F-5C,外号「小老虎」(Skoshi Tiger)。
1965~1966年间,这批F-5C在越南战场表现超出预期,儘管携弹能力不如F-4幽灵2式战机与 F-105雷长式战斗轰炸机,但是它速度快、灵活敏捷,非常适合躲避地面火力。
F-5C的实战经验证明它的潜力还未见底,只是没有空射雷达难以空战是个明显缺点,于是诺斯洛普公司继续推动改良,此时通用电机也推出J85引擎的新改良型「J85-GE-21 」,推力比旧款的J85-GE-13要高出1/3,因此换装新引擎的F-5A-21可以有更多空间安装航电与燃油。同时,国际上也有新式轻型制空战机的需求,1970 年11月20日,诺斯洛普的F-5A-21被宣布为 IFA(国际战斗机)的获胜者, 到了1971 年 1 月,它被赋予新编号F-5E,以及新名字「老虎2式」(Tiger II)。
F-5E从1972年生产到1983年,刚好赶上电子装备的「第三波革命」,因此前后期的F-5E在航电设备上性能差异很大,早期F-5E的AN/APG-153雷达性能很有限,搜索范围仅20公里,但是到了生产后期,己换装AN/APQ-159都卜勒多功能雷达,探测距离增进至40公里,并可导引小牛飞弹。再加装AN/ALR-46 RWR雷达预警器、热焰弹散布器。
虽然使用F-5E的国家很多,但是空战纪录只出现在衣索比亚与伊朗。1977年索马利亚向衣索比亚的欧加登地区发动侵略,史称「欧加登」战争(Ogaden War)。在为其1个月的战争期间,卡拉马拉基地(Karamara)仅有的8架F-5E创造了奇蹟,击落了8架索马利亚的各型战机,其中6架MiG-21,2架MiG-17,衣索比亚仅因地面炮火损失1架F-5E。
至于伊朗,两伊战期期间,伊朗的F-5E也击落过伊拉克的Su-22、MiG-21、MiG-25的纪录,可惜详情不明。
进入21世纪后,F-5E也走向生涯尾声,许多国家选择逐步汰除,但是也有许多国家决定持续为其升级,包括巴西、泰国,甚至是美国海军,都有持续升级的计画。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