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戴紧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再到第1剂、第2剂、追加剂疫苗打好打满,这是过去2年美国防疫生活写照。但要从抗疫走向与病毒共存,光靠口罩、疫苗可不够,家里还要备足快筛试剂。

「今天快筛了没?」已成为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肆虐时代,聚会前朋友间贴心的提醒与问候。阴性吗?恭喜你/妳,今晚可以放心与大伙儿聚聚;阳性?好像也不意外,但请好好在家隔离休养,PCR核酸检验阴性再见面吧!

具高传染性、高突变性的Omicron变异株去年11月底出现后,身边时不时听到又有人突破性感染。发生频率之高,再看到美国1月底一度单日新增破百万例确诊的惊人纪录,默默接受起「染疫似乎是早晚」的残酷事实。

认清COVID-19(2019冠状病毒疾病)短期没有要放过人类,加上打完疫苗后重症机率大幅降低,学习如何与病毒共存似乎是一条不可避免的路。至于如何共存?从记者自己亲身经验观察,除在外持续戴口罩、勤洗手外,筛检也是不可或缺环节,尤其是家用快筛。

PCR虽较准确,但过程旷日费时,不够即时,记者曾等上5天才收到结果。正因如此,美国不少公司行号、学校鼓励或要求员工与学生定期自行快筛,结果阴性才能进入办公室或校园,盼让人们恢復「类正常」生活情况下,仍尽可能降低病毒扩散机率。

家用快筛俨然成为美国工作、生活与社交必要常备品,却意外凸显出总统拜登(Joe Biden)政府准备不足、思考欠周全之处。

疫情初期,由于过度仰赖中国,美国曾经歷口罩等个人防护设备(PPE)严重缺货时期,全美吹起供应链重组、PPE与药品制造业回流的声浪。如今疫情迈入第3个年头,面对快筛需求激增,拜登政府却再因国内制造动能不足,转向中国厂商购买筛剂。

为因应Omicron疫情,拜登政府1月承诺,将在国内免费发放10亿组快筛试剂。彭博1月14日报导,美国国防部将向3间厂商购买3.8亿组快筛,其中中国企业九安医疗(Andon Health Co.)子公司iHealth获得最大笔订单,价值13亿美元(约新台币365亿元),引发部分共和党籍议员批评。

再来是拜登政府推出的居家快筛免费发放网站,拖到1月18日才试办上线,未赶在耶诞节、跨年假期的筛检高峰前推出,记者实际收到筛剂已是2月1日;且不论家庭成员人数,一户限领4组,对多数家庭来说恐怕只是杯水车薪。

此外,1月15日起,拜登政府要求私人保险公司每人每月须给付8组居家快筛试剂。这项政策虽用意良善,却导致部分商家趁机哄抬价格;且各家保险公司申请给付要求不一,有些程序繁琐,民眾还需一一剪下包装上条码,自费邮寄寄回,不但不便民且相当费时。

随着全球陷入防疫疲乏,民眾无可避免要慢慢学习与病毒共存。至于各国政府该如何引领国家稳健转型?哪些配套物资该到位、又要如何到位?则是下一阶段最大的考验。

#快筛 #与病毒共存 #拜登政府 #美国 #Omi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