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中国去年GDP增速实现预期目标,但基于新冠疫情的反復、外部环境的不友好以及产业链安全的担忧等,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山大也是不争的事实。在一片灰濛的大氛围下,正在如火如荼召开的北京冬奥会,无疑成为舒缓民眾对经济忧虑和疫情担忧的紧绷情绪的一剂良药。
《路透》专题报导称,对于3个月内经歷2次社区封锁的北京丰台某社区居民而言,观看冬奥会赛事也成了平息封锁的郁闷和愤怒的最佳方式。日前又逢中国传统春节假期,但疫情却居高不下,优美花滑抑或气势恢弘的高山滑雪等冬奥项目,对赛事的关注显然让疫情焦虑和生计担忧的民眾情绪得到暂时释放。
一位不具名的官方背景专家称,去年东京奥运会推迟了一年,这次北京能如期召开本身就是一种胜利。此前因为疫情以及诸多西方国家对冬奥会的排斥,很多国家抱着看笑话的态度,但从现在看,冬奥会确实对提振国民士气以及突显中国软实力有正面激励。
他认为,此次冬奥会的如期召开对中国而言不仅仅是面子问题,更是鼓舞近2年深陷疫情反復、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下的民眾士气。「说白了就是提气。这不仅仅是一场单纯的体育赛事,冬奥如期召开远比中国要在冬奥会上得多少奖牌更有意义。」
此外,30多位外国领导人前往北京参加了上周五的冬奥开幕式,在与美国的紧张关系不断升级的情况下,北京利用冬奥会的开幕来为外交加分。
从美轮美奂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到火爆的冬奥吉祥物,再到中国选手谷爱凌自由式滑雪夺金,有关冬奥的话题近期一直是中国社交网路的热点。
当然,大年初一中国男足惨败越南队彻底无缘卡达世界杯引发的全民讨伐,以及大年初六中国女足亚洲杯夺冠带来的全民狂欢,也为疫情笼罩下的中国民眾提供了舒缓压力的素材。
在西方诸多国家集体变脸围堵中国之际,北京冬奥会的举办无疑发挥了对内提振士气,对外发挥体育外交的功效。只是在冬奥激情退却后,在中国今年经济增速步入5%时代已成共识的前提下,如何实现「六稳六保」稳经济大盘,显然将是奥运会结束后中国将于3月召开的全国人大和政协两会重点讨论的内容。前述受访的专家就提到,疫情对消费的影响仍大,「总体来看今年稳经济难度比较大。」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