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抗震强度要怎么看呢?其实最简单就是看「耐震系数」,单位为(G:重力加速度),为预估地震时该地区可能发生的最大地表加速度值,之所以使用地表加速度值,是因为该数据与建筑是否倒塌密不可分;如果把耐震系数对应到地震规模级数,0.08G以下属于4 21世纪不动产企划研究室指出,要提高建筑的耐震系数,也只能从建筑本身的结构去设计,由于921大地震造成严重伤亡,各建案耐震系数都有明显提升,政府也修正建筑耐震力规范;目前全台湾适用的建筑法规中,对于建筑物耐震力的标准为0.24G、也就是能承受5级强震,这已经是相当安全了;由于各区域的地形都不同,因此对于耐震系数的规范也大不同,例如桃园规定耐震系数为0.2G、中坜为0.24G,而邻近山区的龙潭和大溪则为0.28G。

近几年有不少豪华建案,强调「免震建筑」、「双制震系统」、「SRC钢骨制震宅」…等专有名词,简单来说就是各式各样的制震宅。制震宅顾名思义,会配置制震壁、斜撑式阻尼器…等制震器,以达到减震的目的,例如在建筑物的梁柱之间,加装制震壁或斜撑制震器,通常会安装在1/2至2/3层楼的高度,配置数量愈多,当遇到地震发生时,制震器会吸收地震能量,避免主结构遭到破坏,同时把晃动减至最低。

至于制震的阻尼器的类型也很多,包括有液流阻尼器、摩擦阻尼器、软塑性体阻尼器、金属降伏阻尼器…等,最有名的就是台北101大楼,在87F到92F的楼层中央位置安装调谐质量阻尼器TMD (Tuned Mass Damper),主要目的为减低大楼受强风吹袭时之摆动;近几年甚至有台中豪宅,在顶楼配置总重达150顿、要价5000万的风阻尼球,除了具有抗震、抗风功能,更宛如大型艺术品,一推出便在市场掀起话题。

21世纪不动产企划研究室襄理董家菱提醒民眾,其实抗震宅要从根本选起,地质的条件首当其衝,如果在土壤软弱的地层盖房子,考量到土壤液化与盆地效应,就必须使用更密集的梁柱钢筋提高耐震系数,从结构规划到施工品质都要兼顾,才能称得上是好的抗震建筑。购买前房屋前都需要做好功课,可以上国家灾害防救科技中心的灾害潜势地图网站,输入地址、或是座标、景点来查询此地是否有淹水、土石流、土壤液化、断层、海啸等等台湾常见之天灾的可能区域。

#阻尼器 #耐震系数 #建筑 #世纪不动产 #制震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