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仁健也提出,这并不意味在粮食问题上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从吃饱到吃好,从米麵油到肉蛋奶,消费结构还在不断地升级,粮食需求仍然呈刚性增长的态势,结构性矛盾又不断地凸显,紧平衡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同时资源环境的约束也在加剧。所以在这种背景下,保障粮食安全这根发条,要拧得紧而又紧,工作要抓得实而又实,重点是「三靠」。
一靠责任落实。在中国,抓粮食生产,不能完全按照比较优势和效益优先的原则来考虑。大陆中央明确,今后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有责任保面积、保产量,主产区要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主销区要切实稳定和提高粮食自给率,产销平衡区要确保粮食基本自给。2022年的粮食生产目标已经国务院审定,已经分解下达到各省(区、市)政府。
二靠收益保障。粮食归根结底要靠农民去种,农民种粮能赚钱,国家粮食就安全。今年将推动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力争做到政策保本、经营增效。政策上,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经营上,聚焦关键薄弱环节,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小农户提高种粮综合效益。总之,就是要让种粮农民不吃亏、有钱挣,而且还尽可能多得利。
三靠基础支撑。关键是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夯实粮食生产物质基础。在种子上,去年农业农村部已经启动了大规模的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开展种质资源库建设,不断强化种业智慧财产权保护。今年,农业农村部将打好政策组合拳,抓好种业振兴行动落实落地。
在耕地上,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确保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这里讲了三个层次,一是耕地、二是永久基本农田、三是高标准农田。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