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G指出,企业的上下游供应链的碳排,占一般制造企业总体碳排比重高达六至八成,供应链碳排数据的收集与揭露,对企业做好减排管理,促进跨生态圈净零至关重要。

BCG董事总经理暨全球合伙人陈美融表示,2030年全球碳排必须减半,才能在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目标。但在有效管理碳排之前,企业必须有能力准确量测其全部范畴的排放。这是明确而迫切的需求,但企业无法凭一己之力完成。端到端整个价值链都必须追踪和量测,为生态系统提供所需的产品层面数据,才能有效採取行动,减少整体碳足迹。

BCG指出,针对供应链的碳排(间接排放;范畴三),企业需要与供应商进行成千上万封邮件及资料往返来统计碳排,却仍有漏误失准的风险。基于这样的挑战,BCG与CDP独家合作建立「供应链碳排生态系统技术平台」,为企业及其供应商提供安全的碳排数据收集、分享、校准一站式平台,可大幅简化供应商管理的复杂度,达到迅速确实的减排管理,并促进跨生态圈净零。此平台也将整合进BCG的CO2 AI系统,提供用户优先使用。

陈美融说,BCG与全球环境报告权威CDP合作,这个平台将为企业应对气候变迁提供关键的解锁,帮助组织实现价值链减排。

BCG与CDP合作的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有逾两百家採购支出合计达到5.5兆美元的CDP企业成员,要求底下23487家供应商揭露环境数据,被要求揭露的供应商家数较前年大增50%,成长幅度前所未见,显示企业对供应链透明度的要求大大提高。其中有超过11000家供应商,对CDP提交了环境数据;然而56%的供应商未制定任何减碳目标;而仅有28%的供应商制定了低碳转型计划。

报告指出,依照目前的进展,至少还需要十年,才能确保所有在2021年向CDP揭露数据的供应商能完成气候目标的设定。

陈美融指出,欧盟将于2023年试行碳税,将严重影响身处供应链中的台湾企业,已经不是一个可以且战且走的事情,企业需立刻採取行动,才能应对未来碳税所可能添加的成本压力。

陈美融表示,日本与韩国已制定了具体的减碳路径,并对氢能进行投资,而新加坡则建立了碳交易平台以应对净零碳排。其中,以BCG协助韩国政府制定减碳策略为例,韩国大型石化公司在BCG协助下规划绿能策略,将所有可能的绿能选项列出分析后,发现氢能最可行,但无法由企业独立推进,便与韩国政府合作规划进口绿氢的整体策略方案,促成韩国大型企业与政府合作推动绿氢产业链,并引入更多中小型企业参与,形成政府与企业间「以大带小」的正向循环。

陈美融说,台湾有许多不同类型的企业,从初始投资到运输与国内配送,都有机会让台湾产业共同投入,不仅是氢能产业链,也包括其他绿能产业链。若政府跟企业合作,台湾有望加速建立未来的永续优势。

BCG数据科学团队日前公布的全球企业碳盘查调查指出,虽然全球有八成五的企业深度关切减碳议题,在过去五年中,仅有一成左右的企业有落实减碳的愿景,达成减碳目标的75%以上,显示出企业要将理念化为具体行动仍面临不少困难。

BCG在访谈数十位全球领先企业的高阶主管后发现,正面应对气候挑战,并成功减碳转型的企业至少会在六大领域取得竞争优势,包括:更有能力吸引并留住重视永续的人才、参与绿色产品的高营收成长、在减碳的同时有效降低支出、降低碳税侵蚀利润的风险、降低融资成本、以及最终创造更高的股东报酬率。

#全球 #系统 #BCG #碳排 #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