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舞者」软丝仔提早来台!成功回到柳珊瑚产卵

过去海洋生态遭破坏,软丝仔逼不得已将卵产在废弃物、垃圾上,有热心潜水客制作竹丛,盼能替代为产房。海科馆近日传来好消息,潜水技术志工巡查望海巷潮境海湾资源保育区时,意外发现今年软丝仔提早回到潮境海湾,并在天然的柳珊瑚上产卵。

海科馆表示,软丝仔喜欢把卵产在柳珊瑚的枝枒间,以萤光的躯体、宽广透明的鳍,在水中游动,姿态优雅动人,赢得「水下舞者」称号。过去柳珊瑚曾被垃圾覆盖,导致软丝仔转将卵产在水下废弃的绳子或垃圾上,有热心潜水者制作竹丛,盼能成为替代产房,让软丝仔有安全稳固的地方,繁殖下一代。

2016年潮境海湾保育区成立后,不只区域内禁止採捕任何海洋生物,也有许多潜水者自发性捡拾垃圾。海科馆产学交流组主任陈丽淑表示,这次228连假,海科馆潜水志工回报,软丝仔又回到柳珊瑚上产卵,甚至看到花枝在交配,以及上千只的三棘天狗鲷(黑猪哥)在水中巡游的壮观景色。

海科馆指出,东北部为峡湾地形,加上黑潮涌升流带来丰富生产力,是软丝最喜欢的产卵地点,根据已发表研究,软丝仔在冬季常为避开低温及风浪,往台湾北方外海及更深水域移动,待季风平缓后,再回到沿岸觅食及产卵,每年回来的时间点不同,但今年偏早。

海科馆说明,软丝仔每年产卵有2个高峰期,清明前后一波、盛夏七至八月一波,而春天回来产卵的软丝体型通常比夏季大,卵荚含有的卵数也会比较高,约7至8个,夏天则约4至6个。

海科馆长陈素芬呼吁,春天是许多海洋生物幼体出现的季节,无论是潮间带或水下活动,请大家留心不要碰踩海里的资源,在保育区内切勿捕捉任何生物。

#水下舞者 #软丝 #海科馆 #产卵 #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