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财讯》报导,2021年12月6日,力积电上市挂牌,在公开市场上释出11万张增资发行股票。事隔3个月,2022年2月8日,力积电再度发布重讯,拟在35万张额度内,办理现金增资发行普通股参与发行海外存托凭证,估计募资金额超过百亿元。力积电频繁地向市场伸手要钱,投资人该如何看待?
《财讯》分析,力积电是由原本力晶在台湾的资产独立成立的公司,力晶在2012年因为财务危机下柜。下柜前,力晶股本曾快速膨胀,从1998年上市初期的100多亿元,到2010年的股本已高达904亿元。
过去 力晶经歷惨痛教训
检视力晶的资本形成过程,下市前,力晶连续多年每年都发行大额可转债,或将员工认股凭证换发为公司股票,而且,金额愈来愈大。例如,2002年,力晶当年度债转股或员工认股凭证转换成股本的金额,约为新台币1亿多元,但到2009年时,这个数字增加到96亿元的规模。投资人不免关心,力积电新一轮的募资行动,是否会重蹈当年力晶覆辙?
《财讯》报导指出,一位专业投资人观察,力积电去年12月公开发行,一次卖出大量股票后,又要到海外发行存托凭证,「对资金的需求应该相当大」,由于台湾资本市场胃纳量有限,因此转向海外。他观察,过去其他DRAM公司以发债的方式支应资金需求,「市场反转的时候,公司付不出利息,就倒了」,力晶股本虽然快速膨胀,但也因此撑过难关,「力积电的作法是跟股东分担经营风险,如果市况反转,投资人就要小心风险」。
针对此,力积电发言人谭仲民回应,「这一次,我们的财务结构已比过去好,也不会无缘无故投资」。他表示,力积电有一个规模约100亿美元(新台币2780亿元)的扩张计画,第一期的资金约需台币1000多亿元,跟银行联贷300亿元,加上客户的长约预付款,再加上这次募资金额,就能满足需求。
他解释,选择发行海外存托凭证,比发债筹资更能降低负债比;向海外募资,有机会拉高价格,募到更多资金;同样的,发行可转债,如果遇到市场反转,公司还债的压力就会大增,因此选择增发股票应是比较好的选择。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