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金融委会议彰显急切的「稳增长」诉求,虽然前两月中国经济明显回升、3月有望保持稳中向好,但考虑到当前面临着比以往更多的风险,疫情、房市与国际「三重压力」亦未明显改善,中国稳增长政策有必要继续加码宽松措施,以使一季度GDP增长达到「5.5%左右」的目标水准。
《路透》引述分析人士指出,北京决策层寄望货币政策更多发力以「切实振作一季度经济」,中国央行身负较大压力,下调政策利率的必要性上升。但是当前有效需求不足背后因素复杂,对央行宽松措施的力度和效果不宜期望过高,短期仍需财政政策靠前发力、加快支出,以提振信贷需求。
FOST首席研究员冯建林表示,「现在央行的压力是很大的」,儘管今年1-2月经济数据有所改善,「但是现在面临的问题、风险和压力,比起两个月之前,不是少了而是更多了,这是当前经济形势的关键所在。」
冯建林说,具体而言,包括大陆新冠疫情有失控风险,房地产市场依然有下行隐忧,外部环境可能影响出口,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处于高位,各方面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不足,资本市场风险增加,国内失业率逐年走高影响收入和消费增长等等。就算3月经济继续向好,一季度GDP增速可能仍达不到「5.5%左右」的目标水准。
国际投行高盛点评指出,大陆金融委会议释放出决策层将保持宽松立场的信号;过去两周新冠疫情迅速恶化,房地产指标依然疲弱,需要迅速採取宽松措施来支持经济增长。中共副总理、金融委主任刘鹤在会议上称,要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切实振作一季度经济,货币政策主动应对,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
分析人士并指出,当前基本面形势错综复杂,不是仅靠持续放松货币政策就能解决的,需要从包括财政、疫情管控等各方面综合施策。而央行虽然保持定力,但在今年更加突出稳增长的背景下,货币政策武器库仍随时待命,后续降准降息依旧可期。
报导说,1-2月经济资料全面优于预期,缓解市场对经济增速大幅下行的担忧。不过考虑到国内多地疫情持续升级,外部地缘政治变化的影响,分析师们认为中国3月经济数据大概率将回落。
业内人士指出,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单靠央行放松货币政策或非「对症下药」,效果较为有限。「现在主要是需求不足,从而导致预期持续恶化,而当前拉动需求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财政支出加快,」一位政策资深观察人士称。
该人士认为,央行确实有可能在各种压力下有进一步宽松的举措,但不宜对政策的力度和效果有太高的期待。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