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蒲迁村议题自去年2月、召开第一次说明会后卡关迄今,27日终于要开第二次说明会。当地居民从去年底等到过完年,在脸书社团内开酸,市府忙完公投、防疫、城中城灾后补救、灯会活动后,又要忙年底选举,市长陈其迈还记得对大林蒲人的承诺吗?
去年第一次说明会市府採登记发言制,但时间有限导致会议冗长,引发不少批评,陈其迈承诺未来说明会一定「开好开满」,但第二场说明会一拖就超过一年,大林蒲人不是失望就是反应冷淡。
世居当地40多年的Eric表示,城中城大火殷鑑不远,证明市府也能高效率、在短短一个月内就处理好复杂的土地和房屋产权及迁徙问题。虽然大林蒲规模远大于城中城,但好歹也是国家级计划,政府真的要拿出诚意,迁村号称数百亿的经费,到底花在哪里?都该交代清楚。
Eric直言,空气污染原本就是高雄的宿命,政府赶走大林蒲人并不能逃避也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大林蒲迁村是全高雄人的事情!」高雄人都该监督迁村案的发展。
凤兴里长洪富贤坦言,大林蒲八成的在地居民渐渐对迁村议题冷感,甚至再也不关心,心想政府「以拖待变」,大家大不了继续住在这里、维持现状。就他观察,会争执徵收条件的,反倒都是拥有大林蒲户籍或土地的外地人。
「政府敢不敢承诺、最后关头绝不会动用《土地徵收条例》「直接徵收」大林蒲居民的土地?」洪富贤强调,迁村不是灭村,更不是徵收,也不是改建,未来造镇规画真的考量周全了吗?就他所知,凤林国中的迁村预定地旁都已盖好大楼,有考量过未来大林蒲学童的就近就学权益?可见政府根本没有全盘配套、规划好。
在地居民洪秀菊认为,2017年同意大林蒲迁村的高民调已不足以反映现时的需求,市府应该直接调查目前仍住在当地的居民,对迁村的需求和看法,以此为基准去做协商,才不会因为投资客、有心人士的意见干扰迁村计画的推动。何况,居民意见早就提给迁村办公室了,说明会一个一个发言实在很没效率。
洪秀菊认为,3月份经济部抛出的迁村计画书修订摘要,修正当地居民可以弹性买卖土地,公设保留地主也能取回土地自主权、换购地坪的条件,算是实质利多。但回顾迁村争议,迁村计画硬是绑在「新材料循环产业园区」底下根本就是导致推动牛步的主因。政府若将两计画切割,才能让加速迁村计画运行。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