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长梁万年22日表示,疫情持续两年多,难免麻痹松劲,因此还要特别强调「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要克服侥幸心理和麻痹情绪非常重要,尤其是抗疫工作可能忽视的三大误区:误认Omicron病毒株是温和的、误认可以跟外国一起躺平、忽略病毒株变异是新冠肺炎非常重要的特徵等。

梁万年分析,一是认为Omicron这个病毒株是温和的,有人称为它是大号流感,从专业上反覆说,现在不能说它就是大号流感,它仍然有危害,特别对庞大14亿人口是有危害。

二是国际上有一些国家已经放松甚至是躺平,认为他们做了,应该跟着做。但是要深刻地认识到,这一块的基础不一样,防控理念不一样,中国政府、中共的防控理念是健康生命,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会通过被动的免疫来获取人群的免疫水准提升。

恰恰是要争取藉由主动的免疫和能力提升,来战胜疾病、减少感染,前几轮状况,大陆国家是防控的优等生,总的感染人数极少,对于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也比较好的平衡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选择「躺平」的话,必然是前功尽弃,躺平结果,尤其是对Omicron,传播速度非常快。再加上我们资源的不平衡性,一些脆弱人群的疫苗,全程和加强针的接种还没有完全到位等,所以我们不能够躺平。但是这种思想大家肯定是有的。

第三个误区,大家往往忽视了新冠肺炎病毒株变异是非常重要的特徵,谁也不能保证Omicron株就是最后的一个变异株。在这种误区上,还是要有清醒认识,要坚持现在总策略和总方针不动摇,要看到希望。

现在疫苗有效,但防感染或防新的变异株,如何再进一步增强效能,科学家都在加快研究。已看到比较有效的药物面市,但还没称之为特效,这块研究在加快,而且一些简便、实用的中医药,也被广泛使用。

所以在药物手段上,也看到希望、曙光。有一系列科技,比如核酸检测,再加上精细管理,不能轻言放弃,还是要强化。

梁万年强调,期盼着有一天病毒越变越温柔、越弱了,有效药和特效药已出现了,疫苗更加有效了,包括国际上的一些疫情也下降了,在这种情况下,相信会综合考虑中国疫情的态势,病毒和疾病的危害性,中国的防控能力,然后採取更加适应的措施来应对这种疾病。所以当前还是要把疫苗接种、精细化防控总方针、总策略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

#躺平 #大陆 #Omicron #病毒株 #新冠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