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执意推行双语国家政策,但教学现场引发诸多问题与质疑。学者认为,当前能够完整使用英语教学的外师人数严重不足,学生应对双语授课能力又缺乏一致性,更缺乏双语课纲,教师教学没有依据,如此发展下去,最后恐将导致台湾出现母语弱化、阶级恶化、认同混乱、学习不足、创造力衰弱等乱象,最后会让整体国家走向平庸的未来。

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今(26)日举办「预知平庸与贫乏:反思『双语国家』政策 」高峰论坛。

台大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院长廖咸浩表示,台湾英语教育的问题,已不是新鲜的议题,从荒腔走板的英听政策,到2030双语国家政策,让英语还有双语教育,在我国已沦为国安事件,代表台湾的英语教育有非常大的改进空间。

廖咸浩进一步指出,与邻近的国家相比,台湾的英语程度虽优于日本,但本质与台湾一样,日本整个社会对英语的焦虑,是在经济环境变好之后才产生;另外,像是菲律宾,英语程度虽大大超越台湾,整体情况又与台日两国有着完全的不同,于此便可以思考,英语力与国家实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吗?

廖咸浩提到,如将目光拉回台湾,政府一心一意想要发展双语国家政策,理应对外语教育、英语教育拿出适切的政策,不是想什么做什么,因为良好又健康的外文能力,更牵涉到思考与创造能力。

「双语国家的尽头不是天国!」廖咸浩认为,学外文的好处,所在多有,但英文不是万灵丹,为此呼吁政府,发展双语政策,切勿因小失大,如果一意孤行,又缺乏审慎规画,恐将导致母语弱化、阶级恶化、认同混乱、学习不足、创造力衰弱等乱象,最后会让整体国家走向平庸的未来。

台湾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陈秋兰认为,发展双语教育有其迷思,像是在课堂上,要能让学生在课堂外、生活上,也要能说英语,并且在不同学科中更要融入英语,比直接上英语课,更能让学生学到如何应用语言。

陈秋兰也指出,双语教学应以英语老师为主,且也应使用自编学科教材,简化学习内容,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陈秋兰引用媒体调查,全国的国中小英语教师有91.7%能以英语授课,但因为老师都是国人,因此教学是华语与英语并行,至于非英语教师仅10.5%能以英语授课,「这是我们的担心」,特别是外师仅1成能採英语授课,让人忍不住怀疑,双语政策能否推行?

「老师和学生准备好了吗?」陈秋兰提到,双语教学释出后,在教学现场开始延伸诸多问题,像是国中小学生得具备哪种英语能力,才能从双语课堂中有效学习?英语和数学双峰现象仍在,双语教学适合全国一体使用吗?实施双语教育,是否充分考量到学生的能力与需求?老师能够认同双语教学的目的吗?

针对双语教学引起诸多质疑,陈秋兰建议,可先从实验教育的方式进行研究,找出中小学双语教育的可行模式,再扩大办理;同时也要对学校行政与教师展开充分沟通;更要考量到教师专业、语言能力以及学生的语言能力;提供教师必备工具与指引,像是双语课纲与双语教材。

#英语 #双语 #学生 #陈秋 #双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