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传媒左化鹏专栏】我喜欢「吃豆腐」,我指的是真正的吃豆腐。昨天一天,就和内人在石碇的一家百年豆腐老店,享用了一餐炸豆腐、越南豆腐卷、麻辣鸭血豆腐、豆腐羹,吃的舐舌抹唇,意犹未足,又多点了一客豆花花生汤。

不知何时,「吃豆腐」被赋予了另外两种不同的负面涵意。如有些骚公鸡,一看到漂亮的眉妹,就眉飞色舞,兽性大发,忍不住伸出咸猪手(禄山之爪),这种调戏女性的行为,就被称为吃豆腐。

此外,北部有一位民调甚高的市长,别人鼓动他竞选2024年总统,他总是犹抱琵琶半遮面,遮遮掩掩,吞吞吐吐,欲语又止说:「不要吃我豆腐」。此处说的吃豆腐,带有占便宜的意思。

我可是正经八百的前来吃豆腐。石碇的这家「王氏豆腐」店,十里飘香,已见证了小镇百多年的歷史。店面外表不起眼,却是下港有名声,顶港最出名,店前货卡进进出出,都是北部各大餐厅前来批货,据说,深坑豆腐一条街, 百分之八十的豆腐,都出自此处。

四十多年前,我常到石碇的溪中钓鱼,回程时,总不忘到这家豆腐店,买几瓶有浓浓豆香的豆浆,和几板手工盐滷豆腐。他家的豆腐,我们全家人都爱吃,由于未加防腐剂,不易保鲜,一回到家中内人立刻忙得不亦乐乎,或清蒸红烧、或做豆腐羹、或加些酱油凉拌,或加几块豆腐煮火锅,吃得大人小孩都嘴笑眉笑,过瘾极了。

记得,当时卖豆腐的是一位佝偻着腰身,满口黄牙的老阿嬷,她见我是常客,常放下手边的活,拉着我閒聊几句。她说,她的祖先清朝时期,就从福建漳州迁来石碇落脚,初来他乡异地,举目无亲,只好卖豆腐营生。

那时的石碇,是宜兰通往台北的主要干道。坪林的茶、石碇的煤,都集中在此转运到台北,矿工如云,商旅如织,这里被称为「小迪化街」。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如今,豆腐老店依旧在,只是不见老阿嬷的身影,我见到店里五六个年轻人,满头大汗,忙着招呼客人,店旁又新开了一家窗明几净的豆腐小吃店,老板的越南媳妇,添加了新花样,加卖起不同口味的越南豆腐卷。

遇见了第五代的王老板,他母亲过世后,他立刻偕越南媳妇返乡,无缝接轨的接掌了豆腐店的业务,他坚持做手工盐滷豆腐,要把妈妈的味道,保留下来。他说:如今,疫情趋缓,小镇的观光客,呈爆发性的增长。许多人都慕名而来吃豆腐,生意太好,实在没办法,真是伤脑筋,子孙都来帮忙,每到假日,还要再增加五六名人手。

王老五卖豆腐。年过六旬的王老板说,他们是石碇老街最早起床的一群人,别人还在温暖的被窝里,他们就要摸黑起床,每天清晨三点,磨豆、煮浆,泸渣、加滷水,冷却、切割定型,一气呵成,千万马虎不得。

制作豆腐的过程,环环相扣,就像演奏一曲起伏有致的交响乐,而额头发亮的王老板,就是那神气活现的总指挥。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

照片来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见作者脸书,经授权刊载。

●专栏文章,不代表i-Media 爱传媒立场。

#豆腐 #石碇 #吃豆腐 #卖豆腐 #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