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化部长郑丽君成立的青平台「永续民主研究中心」,儿童节前夕公布「国人婚育意愿大调查」,高达8成以上受访民眾同意,「低薪、高房价、长工时」会让人不想结婚、生小孩;

有27%女性「没打算结婚」,男性为21%,显见女性未婚受访者对于投入婚姻有更多顾虑。

不过调查也显示,超过9成受访者认为,提供友善育儿环境,例如普及且费用可负担的托育服务、给家长工时及工作地点弹性、延长托育服务时间、提供家长「喘息服务」(如临时托育等),有助于提高生育意愿。

青平台永续民主研究中心「国人婚育意愿大调查」针对国内20岁至49岁民眾进行电话访谈,调查结果呼应少子化人口趋势。已婚受访者中有6成表态没有生(再生)小孩打算;未婚受访者则有超过7成5(约77%)表态没有生(再生)小孩打算。

未婚受访者中,有结婚打算跟没有结婚打算各占约一半,不过女性有27%「没打算结婚」,男性21%,结婚率偏低的可能归因,87%同意「现在年轻人不想结婚,是因为收入太低」;83%同意「房价太高买不起房子,会让人不想结婚」;63%同意「工作时间过长或是工时没有弹性,会让人不想结婚」。

生育率偏低,92%认为「现在年轻人不想生小孩,是因为收入太低」;85%同意「房价太高买不起房子,会让人不想生小孩」;76%是「工作时间太长或工时没有弹性,会让人不想生小孩」。综合来看,「低薪、高房价、长工时」,普遍被认为是影响国人结婚及生育意愿的关键因素。

受传统「男主外、女主内」价值观影响,男性受访者普遍比女性受访者更在意「收入、房价」等经济因素的影响。回答同意「收入太低会让人不想结婚」以及「房价太高会让人不想生小孩」的受访者中,男性「非常同意」的比率,皆比女性受访者高出5%以上。

相较之下,女性受访者更重视工作与家庭能否兼顾,在「工时过长或工时没弹性,会让人不想生小孩」、「结婚会对工作或事业发展有不利影响,让人不想结婚」,女性同意的比率,比男性多10%以上。因此女性更重视婚姻、生养小孩跟工作之间的相容性,及职涯发展与生活自由度的问题。

调查也发现,约76%认为「不想结婚与其他原因没有关系,单纯是个人选择」,另有约70%认为「生不生小孩与其他原因没有关系,单纯是个人选择」,显见不少受访者对结婚及生育议题呈现复杂的心理状态,这些青壮年国人既感受到社会结构因素的压力,但同时又把低结婚率、低生育率现状理解为「个人人生的选择」,强调个人拥有选择的主体性。

青平台谘询委员、彭婉如文教基金会执行长王兆庆表示,受访者所认知的「收入」,并非仅是绝对薪资收入多寡,而是投射出「3感」,包括对婚育支出太过庞大的不安全感、感受薪资报酬分配不均的相对剥夺感,及期望向上提升但无法实现的无力感。要提升生育率,需要与扩大公共服务支持体系、改善青年劳动条件、技能训练、职涯成长等措施一併考量。

王兆庆表示,由父母共同承担赚钱及照顾责任,并由国家负责建构普及化的托育服务体系,透过普及化的托育释放女性劳动力,同时鼓励男性分担照顾孩子责任,将有助于提高送托率,进而提升生育率,台湾可以继续朝此方向努力。

本次「国人婚育意愿大调查」,于2021年12月27日至2022年1月17日,针对20岁至49岁电话抽样调查。总调查份数为1075份,在95%的信心水准下,正负误差为3%以内。

#结婚 #受访者 #会让人 #不想 #生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