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蒋万安就臺北市的发展规画,提出一个比较具体的轮廓方向,中华人权协会策略长陈建宏指出,实践过程需要强大的魄力与毅力,才能让臺北脱胎换骨,再展风华!也期盼为沉寂已久的臺北注入崭新的生命活水!

中华人权协会策略长陈建宏表示,臺北市是首善之区,理应拥有世界一流且安全的美学建筑与道路设计,只因开发时间较早,且更新速度缓慢,以致游客一站上101大楼的观景台眺望,便会看到歷经岁月风霜的老旧民宅遍布大街小巷。

陈建宏认为,无奈的是,因都更政策的各种限制,以及政府对都更态度的摇摆不定、决心不足,以致早该翻新的城市面貌,一再地被拖延。目前,多数臺北老屋建材已过使用年限,市民的居住安全令人忧心。

对于蒋万安所言:「都更速度代表一个城市进步速度」,更深信「市长的用心可以赢得市民与企业留在臺北的决心」,陈建宏表示认同,唯有积极且有效率地推动都市更新,并进一步带动市容、交通的整体改善,才能重新调整臺北的体质、加速城市的新陈代谢,为市民的生活及各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且舒适的环境。

陈建宏分析,如何能让人才与企业留在臺北市?蒋万安所提出的解方,正是他的「硅谷经验」,简单来说,过去臺北市政以社会管理为主,之后随经济起飞,转型成经济建设型政府,然而当前发展趋近饱和,地方政府应再转型成服务型政府,以市民为中心,提供最完善的服务,并解决流程问题,回馈使用者良好的体验,让市民感受到优质的服务,以此方式获得「回流」。

陈建宏认为,若能配合都市更新政策的具体落实,绝对能让臺北市发生磁吸效应的变化,只是市政转型并非一蹴可几,需要一个高效率、高执行率的团队,才容易成功,此外,掌舵者要如何将「外国经验」与「在地习惯」巧妙融合?亦是决定转型成功与否的重要关键之一,必须让市民进一步地理解。

不久前,媒体对六都市政满意度进行调查,臺北高房价是民怨之首,而人口7年间出走21万人,更被各界揶揄是「脱北者」,更遑论现有的3成市民还想移居外县市,比例大幅领先其他五都。

陈建宏直言,昔日臺北人引以为傲的「幸福感」及「光荣感」,竟在六都敬陪末座,如此窘境,不仅是臺北市民心中的苦,更是落脚臺北产业的痛,若不积极改变,几年之后,臺北恐将沦为二线城市。

陈建宏最后提到,蒋万安提出打造「大型新创实验场域」,让新创产品透过政策落实在各生活角落的概念,则是臺湾从未有过的城市经营概念,是否能为沉寂已久的臺北注入崭新的生命活水?身为臺北市民,他由衷期盼!

#臺北市 #蒋万安 #都更 #陈建宏 #中华人权协会策略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