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赚的钱,阳明绝对不会放过!」面对外界质疑阳明扩张船队不够积极,2020年10月才衔命接下董座、随即在2021年让阳明获利创下歷史新高的郑贞茂强势回应。他认为,现在不应盲目扩张船队,反而趁着财务体质转佳,调整内部结构与制度,「正在内部推动的『下水道工程』,才是对公司发展更长远的事。」
《财讯》报导指出,阳明是全球第9大货柜航运公司,过去却因为策略失误,用过高的船价造船、租船,又逢全球航运市场景气不佳,连亏数年,财务状况一度危急;直到2020年转盈,2021年暴赚逾1千6百亿元,才走出营运低谷。
看运价 回跌属短期现象
外界最好奇的是,到底今年是否会和去年一样好?尤其,近期运价受到中国农历年后的传统淡季,以及俄乌战争与中国特定地区因疫情封城等影响,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至25日为止,已经连十周下跌,造成市场不小恐慌,担心航运荣景能否延续?
接受《财讯》採访时,郑贞茂有信心的推估,这仅是短期现象,今年的航运市场依然晴空万里,从想签长约的客户与数量来看,就能知道市况依然热络,他笑说:「就有客户持续抱怨想要20个货柜,但阳明只能给两个。」
明、后年则会有非常多新船下水,甚至被业界提醒为「航运史上新船下水最多的两年」,看似是一大利空;但郑贞茂指出,仍然有许多因素影响产业的状况。例如,部分船只必须因应环保法规降速减排,也有船只必须汰旧换新,甚至是港口消化货物的速度是否顺利,「你要吃完餐桌上的一大碗饭,不是多几双筷子就能解决;直接说明年运力就会供过于求,我觉得还太早。」
《财讯》分析,根据海运研调机构Alphaliner 2022年二月最新数据,至2019年为止,近十年全球港口的装卸量虽然都在稳定成长,但年增率平均只落在4.5%上下,2019年总装卸量来到8.39亿TEU(20呎货柜),甚至仅年增约2.6%;然而,Alphaliner估计,2021、2022年全球运力需求约年增6%,代表这几年码头装卸的增长,恐无法跟上货量需求的增长,是航运产业出现去化瓶颈的关键因素之一。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