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王义桅6日在大陆《环球时报》撰文指出,可以看到,俄乌衝突正对欧洲各中立国产生深远影响。虽然一些中立国态度动摇或变化,但总体而言,国际社会仍然应对「中立」持欢迎态度。中立有利于和平。歷史上,中立国往往是大国战争后妥协的结果,比如瑞士曾是法德义奥的缓衝地带,而奥地利的中立由美苏英法协商得出。中立国的存在本身就代表着协商与和平,而非对抗与战争。

王义桅称,持续一个多月的俄乌衝突,再次将欧洲安全置于危险之中。欧盟各国在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俄制裁力度。除了对俄经贸封锁、金融制裁和交通停运,欧盟成员国还向乌克兰提供援助,就连德国也一改「不向交战区输送武器」的先例而向乌克兰提供军援。

在此期间,欧洲中立国的态度也颇值得关注:瑞士打破1815年维也纳会议以来的中立立场,宣布加入对俄制裁;瑞典和芬兰则都表达了加入北约的意愿。王义桅表示,欧洲主要中立国除瑞士外,还有奥地利、芬兰、瑞典、爱尔兰、圣马利诺、列支敦士登。

放眼当下,俄乌衝突下中立国将何去何从?或者说,衝突是否会破坏这些国家的中立基础呢?不应一概而论。欧洲6个中立国国情概况有所差别,对俄乌衝突反应也不一致:芬兰、瑞典积极参与对俄制裁;瑞士、列支敦士登、爱尔兰决定採用经济制裁手段,避免涉及军事;圣马利诺未就衝突发表声明,但2019年时表明反对对俄制裁;奥地利则拒绝讨论对俄制裁相关事宜,表示「奥地利现在和将来都会保持中立」。可见,最动摇的中立国仍是安全上的利益攸关方,而且芬兰的动摇程度比瑞典更甚。

王义桅称,统计显示,芬兰国内支持加入北约比例已达60%以上,芬兰总理表示将在这个春天「迅速」决定是否向北约提交加入申请。而在瑞典,也有大约60%民眾支持与邻国芬兰一起加入北约。瑞典政府曾公开拒绝国内加入北约的呼吁,但在俄乌衝突后改口不排除加入北约的可能。

王义桅认为,中立国可有效阻遏衝突扩大化,符合战后国际体系的要求,也有利于欧洲大陆的和平稳定。另外,中立国的存在避免了欧洲权力天平进一步向北约方向倾斜。俄乌衝突的根源,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北约对俄罗斯安全关切的长期忽视。正因如此,中立国应该作为欧洲大陆美、俄之外的第三种力量存在下去,以避免欧洲立场极化甚而进一步激化矛盾。欧洲大陆稳定有利于中欧关系长足发展,国际社会应对中立持正面态度,鼓励中立国发挥缓和作用。

#中立国 #欧洲 #俄乌衝突 #王义桅 #芬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