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在包括经济金融中心上海在内的几个沿海大城市实施疫情的清零政策,以控制新冠新变种毒株Omicron扩散,这项政策为上海等大城市民眾带来不少的生活困难,也严重威胁与中国相关的国际经济秩序。一向对中国经济政策极少发表评论的中国欧盟商会(European Unio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近日就此表态称,希望中国政府修改疫情封城的政策。

《路透》报导,中国欧盟商会曾在4月8日写给中国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的信中表示,「大规模检测和隔离的『旧工具箱』已无法应对Omicron变体带来的挑战。」这封由商会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签署的信函指出,「目前为试图控制最近在中国爆发的COVID-19疫情而採取的措施,正在造成重大干扰,从物流和生产一直延伸到中国境内的供应链。」信函举例说,中国德国商会在前一周进行的一项快速调查显示,51%的德国公司的物流和仓储以及46%的德国公司供应链,「完全被中国目前的COVID-19情况所扰乱或严重影响。」

欧盟商会建议中国政府修改防疫措施,包括允许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的阳性病例在家中隔离,并让中国民眾获得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

《法国国际广播》指出,中国採取清零政策,对所有阳性病例进行检测、追踪和集中隔离,并在上海和东北的吉林省实行封锁,以此遏制疫情爆发。一刀切的封锁措施迫使许多工厂停止运营,即使是一些闭环操作的工厂也受到了供应商关闭的影响。 物流运营商报告显示,封锁限制已使货物运输和保持工厂满负荷运转变得更加困难。运送原材料的船只已经排队等候两周多,拥堵已扩大到附近的寧波舟山港。许多船东拚命将船只转移到中国其它港口,以避免卡车司机短缺和上海的仓库关闭。

欧盟商会上海分会主席兼商会副主席许倍帝(Bettina Schoen-Behanzin)日前曾提出警告说,欧盟商会成员估计上海港口的吞吐量周环比下降约40%。虽然港口「在技术上照常营业」,但物流仍面临卡车司机短缺的挑战,卡车司机被困在封锁中或需要频繁获得阴性病毒检测。

外媒还指出,在中国港口附近的海面上有477艘散装货船等待着进入港口卸货。上海、寧波舟山港、山东日照、董家口和青岛3港的等待船只数量不断增加。世界银行东亚和太平洋地区首席经济学家阿迪亚‧马图(Aaditya Mattoo)对华尔街日报》说:「对全球供应链是一个风险,扰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它持续的时间。」

文章来源:中国欧盟商会:大规模检测和隔离等旧工具箱无法应对Omicron挑战

#中国 #欧盟商会 #供应链 #清零 #核酸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