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疫情让全球供应链破碎化,贴近市场生产成为制造业的新选择,人口少、市场小的台湾是否将更不受国际企业重视?

那可不一定,就有一家出身欧盟国家的自行车新创品牌,不仅没因碎链化而萌生弃守台湾的念头,反过来善用台湾优势,从传统自行车,转型升级到高人气电动自行车,去年销量成长逾300%,市场从8个国家扩张到全球50个国家。近两年时间,它就成功募资超过1亿8千万美元之多,跃居当今全球电动自行车品牌的募资王。

它,就是有「自行车界特斯拉」封号的荷兰电动自行车新创品牌商VanMoof。

这家成军13年的新创公司,是由塔可.卡利尔(Taco Carlier)与提斯.卡利尔(Ties Carlier)这对荷兰兄弟檔联手创办,最大制造基地就在台湾,在全球50国共约800位员工中,台湾员工就达百人之多,而且担任CEO的弟弟提斯,就长期坐镇在台湾,显见对台湾的重视。

这也是逆势而为,因为包含全球自行车龙头巨大与美利达、顺捷等台资自行车大厂,近年都选择靠近市场,加码扩大欧洲产线,但这家欧洲出身的自行车厂不回欧洲设厂,反而靠台湾逆势窜出。

中国生产品质不到位

找上连日本都按讚的台湾

「我们有荷兰丰富的使用者经验,知道怎样设计,台湾有专业的工程师懂制造,相互的结合,去年募资成功的原因,台湾扮演关键的角色。」提斯接受商周专访,回应VanMoof致胜原因时说。

但,同样是亚洲国家,论成本,中国、越南有廉价人力能有制造成本优势;比技术,日本有更精湛手艺以及设备能创造品质优势,为什么非台湾不可?

提斯坦言,该公司第一时间到亚洲发展,确实没有选择台湾,而是落脚中国上海。问题是,虽节省了人力成本,但当他们把传统自行车零件全部拆解,并根据新逻辑重新设计规画后,却发现中国红色供应链没办法做出品质到位的产品,来帮助他们实现创意。

至于日本,他们也发现,就连全球自行车变速器龙头厂岛野(Shimano)等眾多一线大厂,背后都是委外找台湾制造商助拳生产。

VanMoof用了1年试出了中日台的优劣,决定弃中日两大亚洲制造强权国,搬家来台湾,这一搬家得到3大收穫。

第一个收穫是,小国大聚落灵活的产品修改效率。

供应链完整、实测环境佳

助优化产品,缩短研发时程

VanMoof亚洲营运处经理吴元馨透露,过去在中国数个月调整不好的零件瑕疵,在台湾完整的自行车供应链支援下,最快1周内就能改善到位,还能提出产品优化的建议。不仅如此,相较于荷兰高纬度的寒冷骑车环境,低纬度的台湾,有相对舒服的气温与越来越友善的单车骑乘环境,可以进行产品实测,大大缩短了研发时间,产品经过实测也能更符合顾客的需求。

1个让台湾团队印象最深刻的实测,就是安装GPS定位的防盗车款,第1次失窃的就是提斯自己通勤骑乘的那1辆车,当时他们到警察局报案后就拿着定位系统去找车,连警察都半信半疑的跟着他们,结果没2、3个小时,就被他们精准带到1户民宅前,顺利找回失窃车辆。

在欧洲国家,轻巧的单车失窃率极高且大多数都无法找回,这也是消费者不敢轻易购买高价单车的一大原因,但这家新创公司依据台湾经验,再加上手机开锁、被偷自动锁死单车等进化功能,成功收服欧洲消费者埋单他们平均单价高达新台币6、7万元的智能单车。

串联科技资源、学生创意

有利电动化、发展周边产品

第二个收穫,是电动化转型的丰富科技资源。

VanMoof不同于巨大、美利达,是以运动型的公路车或越野车为主力车款,而是锁定都市交通用、可取代机车的通勤车为发展主轴。不过一开始遇上的难题是,上班族用单车通勤,靠自己踩踏当动力,非常费力,往往到公司就已经汗流浃背,不符合需求。

因此在2014年后,基于快速移动与通勤舒适感的着眼点,开始转型电动自行车商。而VanMoof的产品曾被英国BBC评为全球最美单车之一,就是因为它几乎所有零件都重新设计,并将所有线路全都藏在车架中,几乎不外露,藉此创造出简洁有力的美丽外观。

这样的新设计遇到的最大挑战是,「如果我有100家供应商,那现在大概98家都不再是传统自行车厂商,而是科技或资通讯厂商。」提斯说。

出乎他意料的是,台湾不仅有自行车聚落,还有科技产业聚落,例如信邦集团,就先提供自家从连接器到电控系统的专业协助,之后更帮助这家荷兰新创公司,一路串联台湾眾多业者资源,打造出从零件生产到组车厂等完整方案。

「如果我们只做特定的一些模组,这样是不太够,整体竞争力被局限住了。」信邦副董事长叶辛池说。

第三个收穫,是助攻周边商品的台湾学子创意。

「你知道VanMoof第1个周边商品,其实是台湾学生的创意作品。」在第一线协助的信邦子公司太康精密执行副总经理张赖弘说。

这款商品是1款能靠弹性折迭收纳的轻巧雨衣,原本是台湾科技大学学生刘立祥与林旻苇,因毕业专题制作的产品,被早就苦于周边商品点子的提斯发现,双方一拍即合,经过优化调整之后,两位同学与VanMoof用三方联名团队的名义,到Kickstarter平台进行群眾募资,据平台资料显示,最终募得总金额约新台币440万元,卖出近2千件雨衣,其中7成买家都来自欧洲。这不仅有助于建立该品牌,也让欧洲人看见台湾的创意。

也就这样,这家荷兰新创公司靠着一个个台湾人的神助攻,成为全球电动单车募资王,而提斯则在台娶妻生子,落地生根成为台湾女婿。

连德国博世也进驻台中

大厂来台潮「将越吹越旺」

展望后市,同业指出,这家荷兰单车厂最大特色是只有1款单车、两种规格,过于集中化的产品线,如何满足不同需求族群,将是未来发展的最大挑战。如何突围,关键就看台荷联手的战力,能否在未来更上一层楼。

此外,不只VanMoof这类国际自行车品牌看见台湾的好,就连独占5成市占率的全球电动自行车马达龙头厂德国博世电动自行车系统(Bosch eBike Systems)公司,这类电动自行车的核心零组件厂也同样看到台湾优势,并早在2年前,就弃中国苏州,将亚太总部搬到台中市,就近补强了堪称电动自行车心臟的马达、电池与电控系统等3大关键零组件的供应需求。再搭配既有中部自行车供应链、竹科等资通讯与高科技产业等聚落资源,让台湾的电动自行车供应链优势更加完整。

美利达副总经理郑文祥分析指出,VanMoof这种走少量精致化的品牌路数,与巨大、美利达等规模化经营的国际车厂有明显的市场区隔,互相不会有所衝突,而且越多这类厂商来台,对台湾自行车供应链越好,因此「我们相信这股国际自行车厂来台发展的风潮,在未来数年内将会越吹越旺,自行车业界也普遍都是乐见其成。」他说。

商业周刊1796期
商业周刊1796期
#信邦 #全球 #系统 #巨大 #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