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2岁童染疫重症死亡,引起广泛讨论。台湾儿童急诊医学会今天提醒,儿童染疫早期若有高烧逾摄氏39度、意识变化、呼吸浅快,以及合併呕吐腹泻症状,务必尽速送医。

台湾儿童急诊医学会今天发布早期辨识儿童COVID-19(2019冠状病毒疾病)重症病患共识声明,提醒家长儿童染疫后出现重症徵兆务必尽速送医,以及儿童染疫重症的危险因子,并呼吁政府与医院整备儿童医疗量能,针对儿童急诊医师人力也要有所准备与补助。

儿童急诊医学会荣誉理事长、长庚医院儿童加护科主任夏绍轩接受媒体电话联访说,现在轻症或无症状患者会採居家照护,但家长应注意孩子染疫后的重症徵兆,出现时要尽速送医,勿留在家中。

儿童急诊医学会提醒,儿童染疫早期若高烧超过39度、意识变化、呼吸浅快以及合併呕吐、腹泻的肠胃道症状,有较高的重症危险性,建议及早就医。

儿童急诊医学会强调,抽搐、昏迷、胸痛、嘴唇发紫、低血压属后期器官衰竭症状,建议以早期徵兆而非晚期症状作为急诊就医或转送的依据,文献显示早期治疗的预后较佳。

儿童急诊医学会也建议公卫人员,若为高风险族群儿童病患,或已出现可能进展成中重症的高风险症状时,应及早建议就医并安排转送,紧急状况时照顾者可直接拨打119,通报病况并请求紧急送医。

夏绍轩也提到,文献显示儿童过去有肺炎病史、有共存的慢性病,以及症状开始4天后才就医,都是染疫后演变成重症的危险因子;慢性病包含第一型糖尿病、先天性心臟病与早产。但他也提醒,即便没有危险因子,仍可能会演变成重症,家长仍要留意早期徵兆。

儿童急诊医学会也提到,小于1岁的婴儿虽有研究显示是染疫重症高危险群,但是更大规模的研究却显示,大于5岁的儿童重症风险更高,另5至11岁的孩童,发生多系统发炎症候群(MIS-C)风险高,也不能轻忽。

因应COVID-19疫情升温,确诊数持续增加,夏绍轩提醒,无论是政府或医院,应再度检视目前儿科急诊装备是否足够,再者儿科急诊人力也要予以整备或补助,以因应未来大量儿童患者涌入的需求。

夏绍轩最后提醒,有些医院未设有儿科急诊,不见得能清楚掌握与观察儿童病况,家长不妨可上卫生福利部网站查询可提供24小时儿科急诊服务的医院,若察觉孩童不对劲,切勿犹豫,应立即将孩子送往有儿科急诊的医院评估治疗。

#儿童急诊 #医学会 #儿科 #症状 #新冠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