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隔离3+4新制上路,不少感染科专家担心松绑太快,部分县市却认为呼吁中央尽速取消强制隔离,形成两极意见。卫福部长陈时中昨表示,居隔3天是考量风险和社会运作的折衷作法。台大公卫学院教授陈秀熙指出,「居隔3天快筛」可有效下降遗漏确诊及重症人数,和「无居隔」相比大约减少一半,且居隔3天的效果与5天、7天或10天差异不大。

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宣布26日起,密切接触者採「3天居家隔离」加「4天自主防疫」。此举引发社会两极看法,多位感染科专家表示担忧,一下子从居家隔离10天缩短为3天,恐有大量潜藏病例被遗漏,导致重症死亡上升,但疫情严重的双北认为,10天缩短为3天对于行政程序简化没有帮助,更呼吁应取消强制居家隔离。

陈时中昨表示,「3+4」是考量风险和社会运作的折衷作法,前3天可以筛出一半以上的感染者,第4天起如需出门也要天天筛,大约8成感染者不会被遗漏。

公卫学者陈秀熙认为,「3+4」政策是目前追求流感化趋势的重要里程碑,以匡列居隔20万人估算,「3天居隔」和「无居隔」的结果相比,症状确诊人数和重症人数都下降一半;如果居隔3天以上,无论是5天、7天、10天,确诊人数差异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施打3剂疫苗可有效降低重症人数。陈秀熙强调,居隔缩短可以节省非常多的成本,台湾目前打2剂疫苗覆盖率8成,3剂疫苗接种率持续提升,未来走向「3剂疫苗无居隔」的路是指日可待,但需要滚动式修正及行政程序配合。

目前密切接触者居家隔离「3+4」期间须快筛5次,包括被匡列时快筛1次,以及第4天起如需出门就要天天快筛。台大公卫学者张维容分析,抗原快筛检测对于无症状个案的敏感度较低,只有53%,但对于有症状或密切接触者等高危险群,敏感度可达8成。当感染者的Ct值越高、病毒量越低,快筛的敏感度也就越低,因此利用快筛的目的在于,提早找出高病毒的隐藏个案,以预防病毒扩散。

#居隔 #3天 #快筛 #10天 #居家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