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外活动,难免会经过树下或草地,如果不小心有虫类掉在身上,尤其像是毛毛虫、隐翅虫等,最好不要急着用手拨开或拍打,如果可以的话,用水冲掉是最佳方式,比较不会诱发皮肤炎。皮肤科医师指出,入春以来,门诊就会看见许多出门踏青后皮肤长出红疹又奇痒无比的患者,通常都是「毛毛虫皮肤炎」所害。
皮肤专科柯威志医师指出,有经验的医师只要看到特殊分布形态的皮肤炎并询问病史,大多可以立刻分辨是不是春夏季好发的毛毛虫皮肤炎。
柯医师指出,蝴蝶、蛾类的毛毛虫,除了直接掉在身上可能诱发皮肤过敏之外,即使是毛毛虫的细毛被风吹拂到身上,也会引发接触皮肤炎,让患者常以为自己生了怪病。
●与被蚊子咬的「红豆冰」不同 毛毛虫皮肤炎长这样
医师指出,毛毛虫皮肤炎的红疹多分布在脖子、腋下、四肢内侧、腰部及足部。且与蚊子叮咬后单独形成红肿包不同的是:毛毛虫皮肤炎的疹子,若是毛毛虫爬过皮肤,病灶就会呈现线状;若是细毛,就会让皮肤红疹散布成一大片。
以去年在澎湖发生的「怪病」为例,当时短短3天有近千例不明原因的接触性皮肤炎,病患身上一颗颗小红疹搔痒难耐,引爆大恐慌,当地卫生局疫调后,确认是「黄毒蛾」的毛虫造成,因肉眼看不到的幼虫刺毛四处飘散惹的祸。
那时病患大多身上出现大面积小红疹,分布在后颈、脖子、手臂、后背等皮肤,整日发痒、发热等症状,病患忍不住搔痒抓破皮还流出汁液,造成人心惶惶。
●毛毛虫皮肤炎严重恐诱发气喘 野外返家洗澡能防护
皮肤科医师提醒,在毛毛虫皮肤炎发病时,可能还会诱发结膜炎、噁心、呕吐、荨麻疹、血管性水肿,严重者甚至会有气喘、疲倦及轻微发烧等症状。
医师强调,当下看到有虫在身上时,不管哪种虫类,最好养成不要直接用手接触或拍打的习惯,以物体隔绝轻轻挥开,并且最好能尽快冲洗皮肤。
但除非当下有看到毛毛虫掉在身上,否则很难觉察身上皮肤已被细毛沾附。最好的防治之道,就是回到家后就洗澡。另外,毛虫细毛也可能依附在衣服上或是从布料孔洞或衣袖刺进皮肤,专家也建议能换洗衣物,或是用胶带黏除细毛,否则再接触到,依旧可能再诱发。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