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快到了,澎湖县卫生局针对应景食品进行抽验,查出马公市某摊商业者的碱粽含有硼砂,澎湖地检署检察官立即指挥澎湖县调查站、卫生局人员,于28日下午在湖西乡某业者自家工厂,查获违法添加硼砂的碱粽成品约1400多颗,并当场查扣包装标示「工业用产品」及「禁止食用」字样的硼砂原料约1.5公斤,成功阻止危害人体的问题食品流入市面。
澎湖地检署表示,碱粽为增加口感及防止粽叶沾黏,并作为防腐剂增加保存性,依照古法的制作方式会使用硼砂,然硼砂在人体内转化为硼酸,连续摄取将破坏中枢与消化系统,妨碍消化酵素作用,进而导致食欲降低、抑制营养吸收等,故我国早已规定禁止使用。
卫生福利部公告, 由于三偏磷酸钠可因架桥酯化淀粉,以抑制其表面黏结现象,更可以因其反应活性而与米蛋白质中的丝氨酸 (serie) 及离氨酸 (lysine) 结合成磷酸化蛋白质,以保护蛋白质免受碱液破坏而失却营养价值;卫福部早已建议业者或民眾,在制作碱粽过程中,视需要添加0.2%的三偏磷酸钠于煮液中,取代会危害人体健康之硼砂,制作更安全美味的碱粽。
澎湖地检署检察长张春晖呼吁食品制造业者,食品添加有毒或含有害人体健康之物质者,可依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法第49条第1项规定,最重可处7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8000万元以下罚金,切勿以身试法,检方也会积极联合卫生单位加强稽查,以保障人民食的安全。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