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传媒简秀枝专栏】疫情数字跳升中,还能密集地戴着口罩听音乐会,心中有着无比的感动。4月29日晚在国家音乐厅,依旧享受着天籁般的温暖。

取名为「情弦幻境」的音乐会,由以色列籍指挥殷巴尔(Eliahu Inbal,1936-)率领TSO (北市交)与小提琴新鋭魏靖仪,以布鲁赫(Max Bruch ,1838-1920)的《苏格兰幻想曲》,呈现了跨国际、跨世代的浪漫风情,魏靖仪艺高人胆大,肩头上夹着的是1761年制的义大利曼图阿名琴「巴莱斯特里耶里 (Balestrieri,1735-1788)」,259岁的义大利老琴,86岁的国际指挥,与28岁渴望寻梦逐梦的音乐人,让裊裊音符,绕梁三日。琴声悠悠,饱含老琴底蕴,不过,好几次魏靖仪频频低头弯腰,调弦准音,留下忙碌演出画面。

已经离世百年的布鲁赫的《苏格兰幻想曲》,有着深邃广袤的冥想境界,醇厚饱满的独奏家弦音,加上乐团底韵铺陈,民谣旋律之美,倾囊而出,有如一场绮丽旅程。古今对照,他乡异地,叼絮呢喃,水乳交融,令人陶醉。

诚如作曲家布鲁赫,在百余年前就强调,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小提琴因为音质细腻,底音沈澈,在眾乐器中,更能剖析灵魂,吟唱出动人旋律。

根据导读张伟明的说法,布鲁赫的旋律,是出自本能,真诚直白,自然天成,极富歌唱性,曾被视为孟德尔颂(Mendelssohn,1809-1847)的接班人,更与布拉姆斯(Brahms,1833-1897)平起平坐,是当时大家公认的旋律天才。

完成于1880年的《苏格兰幻想曲》,灵感来自苏格兰作家史考特(Scott,1771-1832)的着作,布鲁赫在作品中,引用不少苏格兰民谣,当时言明题献给知名西班牙小提琴家萨拉沙特(Pablo de Sarasate,1844-1908)。

布鲁赫在该作品中,利用新形式,突显小提琴的歌唱性及民谣旋律之美,特别是慢板篇幅,低吟浅唱,余音绕梁。

舞台的指挥殷巴尔,一直是乐友们致敬的对象,他年届耄耋,依然仆仆风尘,已经来台作过4次隔离。略显肿胖的身材、斑白秃顶的头髮,双眸炯炯有神,老辣犀利,带领TSO 的年轻乐手,敲开作曲家们一扇扇的深奥门扉,在他的旧曲目新诠释中,一出出奇缘胜境,都在他信手拈来之间。

一身白衬衫、黑西装的魏靖仪,在国内的音乐新鋭中,看起来特别腼腆老实,他是台南府城子弟,在台湾受了音乐启蒙教育,直到16岁远赴茱莉亚音乐院就读,一路表现出色,不但获得学校Jerome L.Greene基金会奬学金,以及奇美基金会艺术奬学金,独领风潮。连巴莱斯特里耶里老琴,都是由奇美基金会赞助,是弦乐界明日之星。

天份、勤奋,让魏靖仪鹤立鸡群,2015年,在伊莉莎白女王国际音乐大赛中,以21岁的年纪,摘得桂冠,令人振奋。然而,时势造英雄,也是助力之一。去年4月,国际小提琴家什洛莫・明兹(Shlomo Mintz)来台后,因故未能上台演出,魏靖仪临危授命,与TSO 合作演出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果然不负重望,深情流畅的音乐线条,让他声名大噪。

去年底,TSO 又安排了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魏靖仪一样俐落洗练,一再呈现超龄表现,坐稳了明日之星的新锐宝座。29日晚的演出,特别让竖琴挺立在舞台前,与小提琴对话,饱满声色,更见层次,有如合音天使,醇美厚实的境地,彷佛飞瀑冲崖,万里奔腾。

国际小提琴家什洛莫・明兹,是美国有名的小提琴家,提携后进的眼光精准,台湾的小提琴家黄俊文就是他大力推荐。魏靖仪当晚为他代打登台,虽然改了曲目,方便匆忙登场,不过,什洛莫・明兹答应给TSO 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也为魏靖仪与TSO 再次合作,预铺善缘,果然很快水到渠成。

曲罢,魏靖仪没有让粉丝失望,又带来两首动听安可曲,在乐迷期待中,让余音继续绕梁。一首是,美国籍奥地利裔小提琴家克莱斯勒(F. Kreisler,1875-1962)的《宣叙调与诙谐随想曲,Recitativo and Scherzo-Caprice Op. 6》;另一首是马斯奈(J. Massenet,1842-1912)的《泰伊丝冥想曲Meditation from Thais》,果然如痴如狂,把情绪拉到最高点,全场感动不已。

俗称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对表演艺术界来说,是最好的写照。魏靖仪满满的口袋曲目,始终是有备而来,可以随时上台代打,延伸安可曲,分享他的粉丝。

从受欢迎的角度来看,魏靖仪、黄俊文、林品任、曾宇谦、陈鋭等,都坐拥ㄧ席之地,格局日渐扩大,粉丝满天下,这是台湾古典音乐界的资产,更是希望所在。

作者为典藏杂志社社长

照片来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见作者脸书,经授权刊载。

●专栏文章,不代表i-Media 爱传媒立场。

#魏靖仪 #TSO #布鲁 #18 #小提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