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传媒简秀枝专栏】已经在乌克兰三个礼拜了,台湾当代艺术家张乾琦对于眼前的劫难,还是心有余悸。母亲节快到了,对前线战场上持续打拚的游子说,烽火中,亲情无价。
张乾琦说,他常给台湾家人打电话,也和在奥地利的一双子女视讯,用亲情力量,支撑他的理想与意志力,滞留乌克兰,继续以影像为歷史留见证。
距离俄罗斯5月9号胜利日,越来越近,气氛就越诡异。5月4日晚间,张乾琦和另一记者在外用餐,吃到到一半,导弹从窗外飞过,乌克兰中部大城聂伯城 (Dnipro)的铁路设施,惨遭破坏。那一顿饭,怵目惊心,食不下咽。
前线,后方,对乌克兰民眾来说,都找不到放心与安全。防弹背心,成为许多人生活的日常,甚至可以看到农民穿防弹衣,戴钢盔在田间工作,十分令人不忍。战争的压力,如影随形,那样的生活,是对乌克兰民眾,无言的折磨。
防弹背心不保暖,也不通风,不管寒冬和盛夏都得穿,可是穿防弹背心,保得了命吗!?其实是自欺欺人,充其量,只能挡挡炸弹的碎片,对于长枪子弹,绝对挡不住。
不要以为人人都有防弹背心可穿,战争,更暴露财富阶级的分野,有钱,有办法的人,才有防弹背心和钢盔,外界可能无法想像,在马里乌波尔有上千人,已经超过两个月,穴居在地下室,过着没水没电,天天被炸弹炮轰,心神不寧,不见天日的生活。
这样的日子,还要熬多久,没有人可以给答案。张乾琦是那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影像艺术家,随着他的足迹,到了扎波利扎 (Zaporizhzhia ),又是一片断垣残壁,令人不忍卒读。
扎波利扎位于乌克兰中东部第聂伯河畔,是扎波利扎省的首府,乌克兰第六大城市,人口约80万。多个游牧民族曾造访此处,歷史上曾是哥萨克城市,乌克兰电力工业中心,附近有苏联最早的水电站、札波罗结热电站及欧洲最大核电厂札波罗结核电厂。
乌克兰着名的航空发动机公司马达西奇也在此设厂,这样的歷史背景,以及产业结构,必然成为俄罗斯的眼中钉,试图以炮火涂城。
距离首都基辅30公里的布恰(Bucha),由基辅州负责管辖,面积26.57平方公里,海拔高度148米,2021年估计人口有36,971人,居民主要信奉东正教。战火蹂躏后,满目疮痍,火吻危楼,俯拾皆是,武装坦克残骸有如报废生銹的旧货,崩毁的军武配备零件,东丢西掷,无比苍凉。
为了强化巡逻勤务,警察加强射击训练,敌人已兵临城下,这样的射击训练,是否缓不济急,喟然而嘆,令人惆怅不已。
聂伯城是乌克兰的第四大城市,人口约一百万,位于聂伯河畔,也是聂伯州的首府。 由于地理条件、歷史因素拥有发达的工矿业,也以尤日马什工厂、南方设计局等军事工业闻名,难怪俄罗斯急于破坏。
在聂伯城(Dnipro)一个农场旁,放的一堆俄罗斯集束炸弹,整个人,跟着毛骨悚然了起来。
聂伯城的早晨,橘红色晨岚,与绽蓝天际相连,人们对平静生活的期待,就从天际的破晓时分开始,一天等过一天,一个月拖过一个月。聂伯城公墓上,满塞蓝红颜色的乌克兰旗海飘扬,土堆里,埋葬着一躯躯,壮志未酬身先死的英魂,悲哀汨汨流淌,死不瞑目。
这场人间炼狱,还要持续多久,彷佛没有人能够给答案。
以沙包堆迭守护的基辅儿童医院,更叫人揪心,见证战争的可怕 ,乌克兰从病童,到医护人员,身心俱创。婴儿房、急诊室、暗黑病床,孩子们空洞的眼神,令人鼻酸。
许多幼雏的家人已经被战火带走,医院工作人员,疲于奔命,以医院为家,完全用意志力苦撑。
许多医护人员第一次面对战争,心里的压力,奇大无比,以忙碌来麻醉自己,但是紧绷的情绪,无法从惶诚中抽离,预示着悲剧,没有止息。
作者为典藏杂志社社长
照片来源:张乾琦照片截图。
●更多文章见作者脸书,经授权刊载。
●专栏文章,不代表i-Media 爱传媒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