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上路的退抚新制,将使新进公教人员拥有一套永续的年金制度,解决世代不均现象,但立委呼吁,应开放一定年资以下的现职公教人员自由加入新制。
2023年7月1日起,新进公务员与公立学校教职员依《公务人员退休资遣抚恤法》规定,应採退抚新制。今年3月,考试院及行政院分别通过《公务人员个人专户制退休资遣抚恤法》(个人专户制退抚法)及《公立学校教职员个人专户制退休资遣抚恤条例》草案,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员会于4月中旬首次审查两项法案。
退抚新制将採「多层次年金」,第一层採「确定给付制」的保险基础年金,以及第二层改採「确定提拨制」的职业年金。
职业年金是由公教人员在职期间,与政府共同按月提拨退抚储金至个人退休金专户,不再参加现行公务人员退抚基金;未来也将建立自主投资平台,让公教人员自由选择每月提拨储金的投资组合标的。
朝野立委大方向支持,争点在可否开放现职换轨
中华民国退休基金协会理事长王俪玲表示,由于台湾高龄化及少子化趋势严峻,政府将公教人员退抚制度改为不会破产的确定提拨帐户、辅以自主投资等配套措施增加收益,是正确作法,让年轻公教人员拥有一套永续的年金制度,有助解决世代不均现象。
朝野立委也大致同意公教退抚新制。审查会上,民进党立委范云肯定政府参考先进国家的公部门退休年金改革经验,将公教人员第二层退休金改採确定提拨制。曾任金管会主委的国民党团立院党团总召曾铭宗也表示,党团对于两项草案的态度是「大方向支持」。
但关于退抚新制的适用对象,立委与行政部门意见不同。范云主张,应在新制上路3年内,开放年资10年以下的现职公教人员以一次领取退休金的标准结清年资后,加入新制个人专户;国民党立委陈以信认为,近两年初任的公教人员既不适用新制,又无法保证旧制退休金不会因「年金再改革」而缩水,恐将成最弱势的一群,建议考虑开放换轨。
铨叙部回应,若开放结算年资转换制度,退抚基金会面临现金流出量增加、又少了原有人员提拨收入的双重打击,恐将严重影响财务。但立委并不买单这项说法,陈以信直言,旧制退抚基金的财务缺口本应由政府负责,应给予公教人员选择转换新制的空间。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