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拜登5月12日召集东协国家在华盛顿举行美国—东协特别峰会,5月21日将访问韩国和日本,5月24日将举行美日印澳「四边机制」峰会。《环球时报》旗下微信公眾号「朝阳少侠」今天发文称,近期美国又准备在中国的周边大搞特搞,并抛出六连问,质疑美国的「印太经济框架」是在帮忙还是捣乱?
文章称,拜登政府今年2月推出了新版「印太战略」,这次又是拜登总统首次和东协国家的实体峰会,还说了要「成为东南亚强大、可靠的合作伙伴」。面对从万里之外飞越太平洋来参会的国家,按人之常情,拜登政府总要拿点见面礼出来吧。
文章称,结果,作为最重大的举措,拜登当着东盟领导人宣布:将向东协10国投入1.5亿美元,一个国家平均1500万美元。要知道美国目前已经援助了乌克兰136亿美元,还有400亿美元在国会等待审批。「相差也不多,不到400倍而已。」
文珍称,当然,疫情之下,地区国家日子都不好过,自然希望经济实力世界第一的美国能帮衬帮衬,所以还是盯着拜登总统去年提出的「印太经济框架」。拜登政府也抓住了地区国家的这种心理,过去一年美国多位高官频频利用各种场合为「印太经济框架」造势,用了无数美好的形容词,什么合作、共同、伙伴、繁荣、开放、包容等等。
文章称,美国作为精致利己的代表、坑队友的模范,满嘴主义,满肚生意,作为地区国家的一员,我们不得不怀疑这个「印太经济框架」是个什么货色,要来给经济发展添彩还是添堵?帮忙还是捣乱?很有必要先问上几个「为什么」。
一问:说是「合作」,为什么好处都让美国拿走了?
地区国家大都是以农业和制造业为主的国家,都很关心加入框架之后,能够增加对美出口,但翻来覆去看了几遍文件后,却发现加入框架并不等于享受到美国开放国内市场、削减关税等等优惠。美国找了一大堆理由,解释「印太经济框架」不是传统的自贸协定云云,顾左右而言他,就是不敢触及这个最核心的问题。
事实真相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美国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直接变成负1.4%,3月通货膨胀率8.5%,创40年新高,华尔街道琼指数、纳斯达克指数更是跌跌不休。这个时候让美国开放市场、削减关税,无异于虎口夺食、与虎谋皮。
长期以来,世界上流传一个神话,「跟美国混就会变阔」。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时,墨西哥知识界高呼,墨西哥不久就和美国一样富有。结果呢,美墨边界两侧依旧是冰火两重天,美国把贫困、贩毒、黑帮、非法移民统统赶到了墨西哥一侧。不久前,墨西哥总统洛佩斯终于表达不满,「这么多年来,美国一直说要给中美洲投资40亿美元,但到目前为止,什么都没有。」
文章称,不期待「印太经济框架」给地区带来富裕,但求美国不要祸害地区,不要带来贫困和灾难。
二问:说是「共同」,为什么风险都是地区国家的?
批准国际协议,需要基于参与方对等的法律程序,这是最起码的国际常识,但美国又例外了。拜登政府一方面说为了尽快通过框架,将不通过美国国会审批,以总统行政令的方式发布,另一方面又要求参加框架的地区国家必须完成国内法律程序,这「印太经济框架」骨子里就是个不平等条约。
事实真相是,美国又当起了渣男。俗话说得好,「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美国规避法律程序的行政命令无异于玩弄别国的骗婚。这种做法对美国毫不新鲜。当年欧巴马政府提议TPP谈判,等到其他成员都走完法律程序后,TPP却被美国撕毁了。别人当真了,美国只是在玩。
有人说美国重契约精神,但美式契约的本质从来不是诚信,而是赤裸裸的强权利益。力量不对称的交易中,美国随时背弃承诺,从撒手库尔德民兵到抛弃甩开阿富汗加尼政府,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可谓好处我占,凶险你担。还是应了季辛吉那句话:「成为美国的敌人可能很危险,但成为美国的朋友却是致命的。」
三问:说是「伙伴」,为什么变成少数人的俱乐部?
美国给「印太经济框架」贴上的标籤是「适应21世纪要求的多边伙伴关系」。然而,「伙伴」不过是幌子,拜登在去年的东亚峰会上声称,美国将依据是否「支持美国价值观和规则」决定邀请名单。
媒体披露,美国将邀请澳洲、纽西兰、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越南、马来西亚加入,缅甸、柬埔寨、汶莱、寮国已基本被排除。美国口口声声说「尊重东协的中心地位」、「支持东协一体化建设」,从这份名单却看不出半点尊重和支持。
事实真相是,拜登政府执政以来,美国积极构筑以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美日印澳「四边机制」、「五眼联盟」、七国集团为基础的层层嵌套的「小圈子」,从外围严重衝击了东协的中心地位。这次又故意将东协国家划分为「三六九等」,挑动地区国家间对立。
直至这次美国—东协峰会,拜登总统与东协领导人晚宴加开会满打满算就3个小时,估计东协领导人每人发言时间也就几分钟。面对远方而来的客人红包小点也就罢了,结果连基本的待客之道都没有。很显然,「印太经济框架」从内到外就是美国搞集团对抗来维护自身霸权的工具,只会带来衝突和动荡,带来地区合作的分裂和倒退。
四问:说是「繁荣」,为什么对地区国家磨刀霍霍?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测,2022年亚太地区GDP将增长4.9%,低于去年6.5%的增速。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和消费市场,身处困境的地区国家自然对其推出的经济议程抱有期待,拜登去年推销「印太经济框架」的时候也信誓旦旦要「驱动印太经济繁荣」。
事实真相是,美国才是地区国家深陷经济危机的始作俑者。疫情暴发以来,美国政府狂印数万亿美元,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对俄制裁更是火上浇油,给地区国家带来巨大的输入性通胀压力。
如今,美国已经无法承受高企不下的通胀率,开启了加息周期,转移国内经济风险,收割全球财富「回血」。近年来经济表现不错的亚太国家早就被美国盯上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式的噩梦,又一次成为悬在地区国家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五问:说是「开放」,为什么还搞贸易保护主义?
近年来,全球供应链遭遇严峻挑战,地区国家制造业遭遇瓶颈。美国政府一方面在「印太经济框架」中提出「强化供应链韧性」,同时借媒体之口攻击中国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是全球供应链出现问题的真正原因。
事实真相是,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升温致使国际经贸合作受阻、对产业链造成干扰。以目前全球最为紧俏的晶片为例,美国为了实现对华科技脱钩,独霸晶片产业链,先是利诱,宣称拿出500亿美元补助晶片制造商,敦促台积电赴美建厂,但至今补贴迟迟不能到位,台积电只能硬着头皮自己追加投资。创办人张忠谋也无奈承认,赴美建厂是「浪费、昂贵、徒劳无功之举」。
利诱不成就威逼,拜登政府要求台积电、三星等交出库存量、订单、销售记录等核心数据。这些违背经济规律和商业道德的行为反而加重了全球缺晶片的紧张局面。暂时「缺晶片」并不可怕,损人利己的「缺德」才最可怕。
六问:说是「包容」,为什么处处针对中国?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日前宣称,「印太经济框架」具包容性,不会排除台湾地区。地球人都知道,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地区无论想参加什么经济框架,前提都必须符合一个中国原则。
事实真相是,美国勾联台湾,本质上是要打「台湾牌」,在「印太经济框架」中搞「以台制华」。「印太经济框架」和「印太战略」如出一辙,都是冷战思维的产物,处处针对中国。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称,这一「新型经济框架」包括协调出口管制,以「限制向中国出口『敏感』产品」。
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则公开宣称,「印太经济框架」是「独立于中国的安排」。美国希望借助「印太经济框架」与中国「脱钩」,拉拢其他国家形成对中国的「合围」,将中国排除出地区贸易体系。
文章称,当前,推动经济的疫后復甦是亚太地区的主旋律,各国人民期待的是合作而不是对抗,是共克时艰而不是地缘衝突。印尼外长蕾特诺公开表示,「我们的人民想要的是繁荣,而不仅是安全……我们的人民会问,如果它(美国的「印太战略」)不能为人民带来利益,这个概念还有什么意义?」
文章批评,美国为了一己之私利,提出的「印太战略」、「印太经济框架」充斥着帝国主义势力范围和冷战对抗的腐臭气味,与亚太地区大多数国家盼开放合作、盼自由贸易的愿望背道而驰。
文章指责,美国要把太平洋、印度洋变成自己的「内海」,垄断技术优势、强化经济霸权的企图更是昭然若揭。「印太经济框架」逆潮流、悖人心,必定被地区人民所唾弃,不过海市蜃楼、过眼烟云罢了。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