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传媒黄珊珊专栏】5月15日早上九点跟市长开会,十点再参加陈时中部长主持的地方首长视讯会议,市长也亲自上线,说明台北市的立场,会议中终于确定了65岁以上经医师评估后,快筛阳可以提早使用抗病毒药物,这是好几天前吵不完的问题,终于被认可了!
其实市长早就说得很清楚:既然需要医师临床判断,就要相信医师专业,有呼吸道症状+快筛阳+有适应症+无禁忌症+无药物交互作用,就可认定为确诊,投以抗病毒药物,确诊或疑似病患提早投药,可减少住院率与死亡率高达八成以上,所以当然要相信医师的临床判断,更何况现在快筛阳的PCR确诊机率已经高于九成。
之前快筛阳的偽阳性与限制人身自由等等理由,本就不该作为第一线医疗判断,快筛阳如果可以做为确诊认定,可以让更多人不必去挤医院急门诊做PCR,谢谢中央从善如流,只是,如果是儿童或幼儿呢?还是要排队做PCR?
中央会议中,很多县市都提出,现在中央自主回报系统、法传系统、居家隔离系统的大问题,最重要的是5月9日以后,确诊者的同住家人是由确诊者自主回报,地方政府不会再做疫调或发送居隔书,但是很多民眾根本没有上网回报、或上网填写不完整,没有收到居隔书,关怀中心每天都接到各种要求补发居隔书的电话,每天六万确诊人数,每个人如果有三个同住家人,就有18万人要发居隔书,中央系统又常出错当机(不是地方政府可以处理),关怀中心同仁苦不堪言,每天被民眾指责,士气很低迷!
目前,同住家人虽然还是被列为居家隔离,但是已经不用电子围篱,因此居家隔离通知书,应该都是用在请假与申请补偿金、保险理赔的问题,但是关怀中心的量能应该用在确诊者照顾,而非一直在做重复更正居家隔离书的行政工作。
我主张:疫苗覆盖率已达一定比例,确诊者的接触者都应该採自主健康管理,有症状再採检,如果快筛阳,就视同确诊者(因为他已经是确诊者同住家人),不需要发居家隔离书,减少大量行政单位的工作,可以好好安置照顾确诊病患。
之后的快筛阳人数一定会超过PCR量能,到时也没办法做到PCR,就自然成为黑数!轻症与无症状既然占百分之九十九以上,到时候,快筛阳应该自主在家休养,只要企业或机关给予防疫假在家自主防疫,也不必身体不适还要去排队做PCR,因为做了PCR后还是在家休养,只是多一张隔离通知书而已。
很多企业目前就採取这样的作法,因为就算没有隔离通知书,也没人敢让快筛阳的同事上班。通知书现在已经徒具形式,没有电子围篱的隔离,其实就是自主防疫,出门有没有快筛也不知道、有没有阴性也不知道、都是相信民眾,既然中央政策对于居家隔离採取相信民眾自主(快筛阳),但是却对于非居家隔离的民眾,又不相信他快筛阳的真实性,真的是自相矛盾。
作者为台北市副市长
照片来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见作者脸书,经授权刊载。
●专栏文章,不代表i-Media 爱传媒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