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确诊者都有便秘及腹泻等症状,药师公会全联会就将肠胃药列为轻症确诊者居家照护期间6种常备药物之一,药师表示,长期服用胃药是不会伤胃的,但应该找出病因,以免延误治疗。

药师公会全联会将解热止痛药(乙酰胺酚)、止鼻水药(抗组织胺)、止咳化痰药、电解质补充剂、维生素B和C、肠胃用药等药物列为居家照护期间常备药物。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阳明院区药剂科药师张仁铭表示,胃药主要作用为提高胃酸的PH值,减低胃酸分泌,以及保护胃黏膜细胞,藉此减低胃酸对胃部的伤害。

很多民眾都有「胃药吃太多,容易伤胃」等迷思,张仁铭解释,胃药有效保护胃酸对胃部的伤害,当然不至于刺激胃部,民眾如果依照医师、药师指示使用,就可以确保安全,达到治疗效果。

张仁铭指出,肠道蠕动异常,最常引发便秘及腹泻,确诊者居家隔离期间,如果出现类似症状,建议服用肠胃药物来缓解不适症状。若症状持续,在解隔之后,应该至肠胃科门诊,找出问题。

造成便秘跟腹泻的原因眾多,例如:运动量不足,水份、纤维素摄取不足,都可能引发便秘。至于饮食不洁,或是手部清洁不确实,或是用药副作用,则会造成腹泻。

张仁铭强调,后续就医治疗,为重要的保健步骤,另需养成良好的饮食及清洁习惯、定期运动等健康生活习惯,再者,疫情期间应保持情绪平稳,有助于维持肠胃机能正常。

张仁铭说,肠胃药物原本就是家庭医药箱中的常备品项,民眾应该注意其有效期限,如果过了有效期限,就不要服用。如果用药之后,未能改善肠胃症状,就应寻求肠胃科医师协助,以免小病拖成大病,轻症拖成重症。

文章来源:本文由《NOW健康》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点此查看完整原始文章
#NOW健康 #确诊 #肠胃药 #染疫 #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