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在未来,夜间不再是太阳能最大的弱点。一项新研究表明,晚上的辐射冷却效应同样可以驱动光敏材料形成电位差,也就可以形成一定程度的电力,达到效间发电的效果。
科学警报(ScienceAlert)报导,澳洲新南威尔斯大学的(UNSW)物理学家皮尔斯( Phoebe Pearce)说:「将阳光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光伏技术(Photovoltaics),是利用半导体的光电效应,将太阳辐射直接转变为直流电;到了晚间,则会把地球的热量散发进寒冷的宇宙,称为辐射冷却。理论上,我们也可以用这个能量发电。」
皮尔斯的工程团队利用夜视镜中常见的光敏二极体(photodiode), 由碲化镉汞(MCT) 制成的光敏二极体可以吸收中远距离红外线,并将其转化为电流,在一般的夜视镜中,将这些电流化为影像,就形成夜镜镜的成像效果。
工程团队制造了一个夜晚光敏电池原型,在大约20度的环境下, 由MCT光敏二极体制成的发电板,在每平方公尺可产生2.26Mw(毫瓦)的功率密度,这相当微弱,只有0.0026瓦。
研究人员认为,它仍然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可以研究更高效率的光敏二极体,他们相信最终的功率可能是正规太阳能电池的1/10。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