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今日宣布,明日起,快筛阳的民眾经医师诊断,可视同确诊,并在必要时提供抗病毒药物。医疗应变组组长石崇良今透露,新制上路后,多出的PCR量能将用于快筛阴性,但临床上高度怀疑染疫的个案,找出快筛偽阴性的确诊者。
石崇良表示,快筛阳新制的推动是基于法理、伦理、学理。学理上,需要研判快筛阳和PCR一致性多大?4月28日,全国的PCR採检阳性率为15%,换句话说,当时很多人PCR出来都是阴性。
不过,最近PCR阳性率已经超过7成。以六都而言,台北有93%、新北97% 桃园80%、台中95%、台南90.8%、高雄86%,换言之,PCR阳性率、快筛阳性率已趋近一致,和4月底有很明显的差异,但不可讳言的是,中间仍然有偽阳性的可能。
石崇良表示,在医疗处置上,应考虑到不伤害病人、不过度诊断、不过度用药、避免不必要的处置,导致病人受到伤害。举例而言,如果有过多偽阳,投药后产生风险,就有违不伤害原则。
与此同时,石崇良表示,政府也须在利弊之前寻得病人最大利益,因此先前先从65岁以上开始开放,这是因为对于这类族群,早期投药的利益大于所承受的风险。
至于病人的自主原则,石崇良表示,所有的医疗过程都要充分告知病人,透过医病共享决策,让病人了解他可能受到的权利和医务关系。
由于所有医疗资源都是有限的,如何嘉惠最多人也是需要考虑的。石崇良表示,希望这次政策实施后,多出来的量能可以提供给快筛阴性,但临床上有高度怀疑的对象,藉此找出快筛偽阴性的确诊者。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