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5日下午召集大陆省市县负责人开了一场号称10万人参与的「稳住经济大盘」会议,透露出中共中央政策上极为重要的大转变,从今年2月以来以疫情「清零」为最高政治任务,转向以「稳经济」为最重要政治任务。这项以中共史上罕见规模所召开的会议,将「稳经济」的最优先任务,直接下达到县级以上干部,并以此做为绩效考核标准。
李克强召开的这项会议是在4月份各项经济数据陆续公布之后召开的。很显然地,这次会议决定的政策路线大转移是自新冠疫情以来最大的转变,分析人士认为,,这则消息发出时,陆媒并未使用过往滥用的「重磅」做为标题,但它确实是足以形塑年底中共20大召开气氛的重要会议。
从召开的规模来看,是中共国务院总理直接召集所有县级以上地方负责人的会议,可以说是行政体系下最扁平最直接的指挥方式,参与会议人数也因此估计超过10万人。上一次类似规模的会议是在2020年2月23日,当时正处于新冠疫情爆发后初步受控、经济与社会形势最严峻的时刻,会议由中共国家主席、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参与的部门包括党、政、军与人民团体,以电话会议的形式召开,参与人数号称17万人,被官媒称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电视电话会议」。当时会议主题是将疫情防控策略调整为「差异化防控策略」,除「外防输入」之外,全面恢復生产与生活秩序,风险较高地区则依防控形势逐步復工復产。
相较之下,李克强以总理身份召集的会议是各级政务部门,不涉及党务、人民团体与军方,规模较小,性质也是经济相关事务,但重要性仍是以最高政治任务的规格来设定。毕竟到年底召开20大之前所余的时间不多,防疫上清零政策固然名义上要坚持下去,但做法上要做些调整,不能阻碍稳住经济大盘这个营造20大「胜利召开」气氛的关键因素。
召开这种「一通到底」的大型会议与中共平时层层下达命令的方式不同,显见「稳经济大盘」的工作有其急迫性,分析人士认为,现在已经「来不及一级一级开会了」,当前经济形势「面临存亡关头」,进行政策调整已「刻不容缓」。因此这场会议一结束,国务院办公厅随即匯整各部委的措施推出13项扶助外贸企业復工復产的政策,在供应链、物流、运输、通关、财税、金融、商业平台等各方面给予中小企业协助,所有纾困措施全部出笼,只要能用得上的就「能出尽出 」。
大陆央行也于这次会议后立即召集24大银行开会商讨配合措施,要求加大信贷投放。要「想尽一切办法」、「应放尽放」,加快贷款投放。由于先前已调降准备率0.25个百分点,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与存款利率调降,银行手中资金充裕,但问题是现在海外订单减少2至3成、资金需求下滑,因此未来可能会有较多的坏帐问题。
经济分析人士指出,造成当下形势的根本原因是眾所周知的,光有财政货币政策无法缓解经济危机,各地以疫情防控为中心的,很多政策将无法落实。因此,这次10万人大会并非只是金融大开闸门或是推动宽松政策,而是要求各地方回归到以稳住经济情势为重点,干部考核也重新回到地方经济发展上来。
李克强在会议上表示,我们说「不片面追求经济」,但不是「不要经济」。在疫情防控下完成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要解决许多两难或多难的问题,这是对干部行政能力的考验。这是各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基本责任,如果不能稳生产、稳经济,那就得问责了。为此,国务院26日将向12个省派出督查组,对政策落实和配套开展专项督查。各地第2季度经济主要指标,将由国务院统计部门分省公布。
李克强在会议上透露一些近期经济数据时指出,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方财政收入降幅惊人,最严重的达到32%,「地方财政枯竭到要向中央借钱的地步」,「5月的发电量、运输量和新增贷款都是负值,所以今天开这个会是刻不容缓」。
他强调,中国这么一个大的经济体,一旦运行滑出合理区间,要想再拉回来,不付出巨大代价和更长时间是很难做到的。国际组织纷纷调低中国的GDP增速,有的甚至调到3%以下,这是不能接受的,因为失业率会撑不住。所以现在要明确要求各有关部门和各地方要採取措施,争取6月份能够稳定上升,有所恢復。现在,仍然坚持动态清零,但实操层面有了根本变化,希望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国际媒体与大陆经济界认为,对于极其严峻的形势来说,这是一场及时雨,要开始全面拯救经济,打开16兆人民币的弹药仓,迅速将经济拉回正轨。但也有人质疑这么做可能会重蹈2008年金融危机时推出的「4万亿」大基建计划,当年不只吹起了房地产泡沫,也造成了许多重覆建设与无效建设。但是,现在形势紧急,只能根据过往经验边做边调整了。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