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任所大使林佳龙宣布争取民进党台北市长徵召;林佳龙今提出「首都愿景的未来想像-关于首都的12门课」,将在接下来一个月陆续推出,期盼和关心首都圈的未来、生活在首都圈的市民共同讨论。
林佳龙今在脸书指出,今年是台湾智库20周年,台湾智库推出挑战2032国家愿景的一系列计画,其中一项就是台湾城市区域治理蓝图。首先,针对首都台北,近几个月来与学者专家有非常多的讨论,脑力激盪的过程,让他们对于城市未来充满许多想像,而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擘划未来城市,是所有首长的功课。
他说,台北市是龙头城市,是带动台湾国家发展的引擎,也是连结台湾与世界的国家门面,在亚洲,跟东京、首尔、新加坡、曼谷等城市,相互竞争,也相互学习。台北如何从A到A+,如何从Taipei到Taipei Plus,我想,在这座城市生活与工作的朋友,都有动力,要让这座城市更好。
他说,想像台北市的未来,要先跳脱现有的行政区域思维,凌云北台湾,才能有全新大格局的思考。
他指出,作为北北基桃首都圈的核心城市,台北市像是连结大小齿轮的承轴,也是驱动台湾整体前行的关键力量。因此,台北城市治理,必须超脱本位主义,导入「跨域治理」与「数位治理」的理念,从首都圈治理的角度出发,引领台湾克服挑战,带领台湾迈向世界。
他说,去年5月25日台湾宣布三级警戒至今,这一年多来,台湾在政府与全民努力之下,稳健地朝疫后正常生活的目标来前进。而这一年来,他所共同创立与参与的台湾智库,着眼于台湾未来的发展,开始整理2032国家愿景计画外,与此同时,「都市与区域治理中心」随之诞生,组成研究团队并召集学者专家,聚焦于首都圈发展策略的研拟与讨论。
他说,由首都圈发展的角度出发,从印太战略谈到世界公民、从区域治理谈到北台湾捷运网、从大巨蛋第一场演唱会谈到凯达格兰首都广场、从租得起的社会住宅谈到都市空间规划与都市更新、从疫后振兴谈到大稻埕街区经济、从流域治理瑠公圳掀盖谈到台北文化十字轴、从首都观光圈谈到经济强心针、从数位市民卡智慧城市谈到韧性城市、从空军总部利用谈到台北国际金融中心、从世代正义谈到结婚及生育补助……,透过一次又一次的议题讨论,试图定位首都台北未来的发展策略。
他说,聚焦的12大政策愿景计画,将在接下来一个月陆续推出,期盼能和关心首都圈的未来、生活在首都圈的市民共同讨论。将这12大愿景抛出,欢迎所有居住、工作、就学、户籍横跨北北基桃的您,欢迎挑选有兴趣的主题,一同脑力激盪,参与世界台北的讨论。
这12项包括,大台北首都圈国土规划与区域治理蓝图 (「国土规划」)、建构台北为核心的首都圈共好交通路网 (「交通路网」)、大台北首都圈整体空间规划与居住正义 (「空间正义」)、强化数位治理体系与建构智慧服务城市 (「数位治理」)、升级智慧防救灾体系提升首都台北韧性 (「韧性防灾」)。
还有,大台北防洪计画与首都圈流域文化復兴 (「流域文化」)、克服疫情经济受灾与打造韧性回应网络 (「疫后经济」)、首都三箭强化台北产业创新与人才培育 (「人才创新」)、首都圈观光主流化与台北城市亮点计画 (「亮点观光」)、建构首都台北安心生养育儿及养老体系 (「生养照护」)、台北世界节庆城市与文化十字轴线蓝图 (「文化復兴」)及首都台北连结区域领航台湾与世界共好 (「世界共好」)。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