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中和区一名2岁男童恩恩4月14日确诊新冠后突发重症,抢救6天,仍于4月19日凌晨3时46分病逝;其父29日晚发文指控,恩恩确诊后高烧不退,他们多次试图求助中和卫生所电话却不通,打通新北消防局后又收到必须回头和卫生局确认的回覆,前后打了4通119,81分钟才等到救护车。
恩恩父亲质疑,在事发的4月14日当天,全国确诊人数874例,而新北市是360例确诊,远低于现在的程度,为什么119要花这么久的时间联络新北市卫生局协调收治医院,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让恩恩等上81分钟才坐上救护车,91分钟才到达医院?他想请相关单位给真相,消失的81分钟发生了什么事情?
在恩恩确诊当时,其父在新竹确诊隔离,只能隔着视讯看着妻子手足无措,但妻子也发高烧快撑不住,两个小孩也都发高烧。
恩恩事件让指挥中心紧急召集儿科专家会商类似个案的救治对策,并于5月26日公布《儿童COVID-19併发急性脑炎临床治疗暂行指引第一版》。指引的重点是:儿童感染COVID-19后一般以症状治疗为主,但若出现体温大于41度、意识不佳、持续昏睡、持续头痛、持续呕吐、肌跃型抽搐、抽搐、步态不稳等重症前驱症状,与任何非儿童单纯性热性痉挛可解释的脑病变病徵时,建议应住院或立即转诊至新冠病毒重症责任医院。
心臟血管外科专科医师蔡明忠25日在「少康战情室」指出,台湾染疫儿童死亡率是10万分之5,是日本的10倍、韩国的8倍。
接受指挥中心委托组织专家进行脑炎个案研究的小儿感染权威、前卫福部长林奏延25日也指出,因为新冠併发儿童脑炎的个案,新加坡没有,香港则有2例,台湾至今累计7例,让他忍不住想起1998年肠病毒71型大流行,造成405例重症,其中78例死亡,不少个案就是併发脑炎。
林奏延认为,目前相关个案都是无慢性病史的健康宝宝,研判最大问题可能出在脑干,例如病毒直接侵犯脑干,病况才会急转直下;他强调,现在当务之急就是希望发现任何蛛丝马迹,找到病况「变坏」时间点,期盼经由个案的病毒量、免疫反应或一些生物标记变化找到关键数据。
除了设法发现转变的关键点外,林奏延强调,及早治疗就很重要,由于病程变化快速,若可在急诊就投药,可能疗效会比送到病房再开始会更好。
防疫学会理事长王任贤赞同林奏延的看法;他指出,当年肠病毒刚爆发初期也出现大量急性脑炎个案,林奏延召集全国专家研拟出在脑炎发生前提前介入治疗的「333」方案(3岁以下、39度持续3天),才挽救无数生命;「333」方案对于Omicron引发的儿童急性脑炎是否有效,则有待进一步了解。
王任贤指出,台湾新冠病童死亡率高于香港、中国大陆等华人区,绝不能以一句「基因」就盖括过去,指挥中心要尽快查明是否出现新冠与肠病毒共伴感染。
由于恩恩确诊时,其父在新竹确诊隔离无法回家协助,而且其妻也发烧,以致无法即时将病童送到医院救治;在这种情况下,前疾管局长张鸿仁认为,家属因此怪防疫系统,是有道理的,因为系统没有给这种「意外」,第二条变通的路。
但张鸿仁也强调,防疫政策由清零改为共存后,防疫的责任就应该逐步下放给地方政府,最后要由民眾自主防疫,说到底,如果家属出现急症时,自己或家人能自行协助送院,就不能怪系统。
张鸿仁以医学伦理的角度指出,当自己最亲之人去世,当事人除了怪自己,就是怪别人,但实际情况可能是谁都没有错。
儿科感染权威黄立民医师也发现,这一波疫情併发脑炎的时间都很快,因此家长要格外注意病童的病情变化;他建议,如果十歳以下病童持续38.5度高温,且有抽筋、意识不清的情况时,家长就要立即送医治疗。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