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欧洲、北美和澳洲等非流行区的猴痘病例激增,令公卫专家感到不解,亦引发猴痘进入社区传播的担忧。

世卫表示,最近非洲以外的非流行国家病例激增,这个情况存在许多未知数,但不应将猴痘与新冠病毒混为一谈,猴痘对公眾的风险仍然很低。

世卫流行病和大流行病防范与预防部门主任Sylvie Briand在疫情记者会上表示,我们不希望人们感到恐慌或害怕,并以为这就像新冠病毒或可能更糟。这种猴痘病不是新冠肺炎,它是一种不同的病毒。

前一日世卫组织宣布,在一些通常不会出现这种疾病的国家通报病例之后,猴痘对全球整体公卫已经构成「中度风险」(moderate risk)。如果这种病毒藉机成为人类病原体,并传染较年幼的儿童和免疫抑制(immunosuppressed)患者等重症风险较高的群体,那么这个公卫风险可能变高。

世卫并表示,随着该病毒的流行和非流行国家扩大监测,通报的病例料将增加。

猴痘主要在西非和中非部分地区流行,是一种通常病症轻微的传染病,可能引起类似流感的症状,包括皮疹、发烧、头痛、肌肉酸痛、肿胀和背痛。这种病毒主要经由密切接触传播,在防范上相对容易,透过自我隔离和卫生等措施就能控制住传播。

目前为止「非典型流行区」通报的大多数病例出现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世卫表示,截至目前为止,绝大多数通报的病例都没有流行区的旅游史,而是透过基层医疗照护或性行为遭到感染。

根据Our World in Data统计,截至周日(5月29日),非洲以外有24个国家共通报435起确诊和疑似病例,但目前尚未出现任何死亡病例。

世卫组织猴痘技术负责人Rosamund Lewis在回答猴痘是否会升级为全球大流行病时表示:「答案是我们不知道,但我们不这么认为」。

猴痘是一种DNA病毒,卫生专家对其基因组成所知有限,但目前数据显示猴痘并不像新冠状病毒等其他病毒那样容易传播或变异。Lewis表示:「目前,我们并不担心全球大流行」。

但她也警告,不断增加的个别病例令人担忧,因为它可能使病毒找到一个适当生存的环境,进而更容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因此个人和卫生专业人员应对病例不断增加的风险保持警惕,并密切关注症状,任何一个病例都应该透过接触者追踪和隔离来控制传播,「总而言之,全球仍有机会阻止这次疫情,但机会稍纵即逝」。

#猴痘 #病例 #世卫 #传播 #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