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疫情爆发两个多月,已有专家提出呼吁,应正视BA.4、BA.5变异株接下来对台湾的危害。医师黄轩分享,根据美国研究,想要大量减灾,一项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大量快筛」,搭配非药物介入措施,疫情可获得显着控制。
「大量快筛、大量减灾」,胸腔暨重症科医师黄轩指出,美国厄巴纳大学自两年前的秋天开始,针对学校附近的新冠大流行地区进行一项研究,他们大量、长期投以快筛,发现阳性率明显下降。
研究人员发现,快筛计划启动后,阳性率从2.86%一口气降至0.25%,只花了不到一个月时间;3个月后,快筛次数破百万,阳性率已降至0.16%。
另外,校园虽实施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政策,当地的R0值始终超过1,但只要一周快筛2次,R0值居然降至0.35;搭配手机app追踪、暴露风险提示等公卫措施,R0值分别是0.25、0.19。
「如果可以天天筛,更好」,研究人员认为,快筛可抓出早期感染者,减少出门传播机率。黄轩强调,除了快筛,NPI(非药物介入措施)也要并行不悖,才能把效果发挥到最大。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