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最近透过DNA分析,发现中世纪肆虐欧亚非大陆的黑死病(Black Death),源自今天的中亚吉尔吉斯。黑死病在14世纪中期传到欧洲,7年间造成欧洲半数人口死亡。
法新社与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导,歷史学家数世纪来对黑死病源头争论不休;但现在,靠着14世纪古墓地中的几块刻字墓碑,以及从墓地遗骸取得的基因资料,研究人员终于找出解开这个长年谜团的具体答案。
团队成员、歷史学家斯拉温(Philip Slavin)表示:「我们实际上平息了数百年来关于黑死病起源的争议。」
黑死病是肆虐近500年、第二次鼠疫大流行的开端,据估计,在从1346至1353年的短短8年间,黑死病造成欧洲、中东和非洲多达60%人口死亡。
「一直为黑死病深深着迷的」苏格兰史特林大学(University of Stirling)副教授斯拉温,在1890年1篇描述现在吉尔吉斯北部古代墓地的作品中,发现了有趣的线索。
那篇文章指出,1338至39年间这个墓地下葬数量激增,且有几块墓碑碑文刻着「死于瘟疫」。
斯拉温告诉记者:「有1、2年死亡率过高,显示那里发生了一些不正常事情。」
「这不只是任何1年而已,1338年和1339年是黑死病发生前的7、8年。」
这是1个线索,但因为没能确定下葬者的死因,就也只是1个线索而已。
因此,斯拉温与古DNA专家合作,从埋在该墓地的其中 7人的牙齿中抽取DNA。
德国图宾根大学(University of Tuebingen)研究员、这份研究的作者斯比罗(Maria Spyrou)表示,由于牙齿含有许多血管,研究人员「有很大机会找到可能导致这些人死亡的血源性病原体」。
撷取和定序之后,再将这些DNA与数千个微生物基因组的资料库进行比对。
斯比罗说:「我们取得的成果之一,就是鼠疫杆菌Yersinia pestis)。」她说,DNA还显示「特徵性损伤模式」,显示「我们正在处理的是这个古人死亡时携带的感染」。
黑死病的爆发,与囓齿动物身上跳蚤携带的鼠疫菌株突然发生分歧的「大霹雳」事件有关。科学家们认为这可能早在10世纪就已发生,但无法确定日期。
研究团队费力地以样本重建鼠疫杆菌基因组,并在上述遗传分歧发生前就存在的墓地中,发现这种菌株。
团队发现,现在生活在该地区的囓齿动物也携带同样的古老菌株,因此认为所谓的「大霹雳」,必定是在黑死病发生前的一个很短时间内,出现在该地区的某个地方。
未参与该研究的纽西兰奥塔戈大学(Otago University)副教授奈浦(Michael Knapp)表示,这份研究样本量小,必定有其局限,「来自更多人、时间和地区的数据…会有助厘清这些数据的真正含义」。
但奈浦承认可能很难找到额外样本,也称许这项研究「非常有价值」。
澳洲昆士兰理工大学(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古遗传学家瓦瑟夫(Sally Wasef)则说,这份研究为解开其他古代科学谜团提供了希望,「让人知道强大的古代微生物DNA復原有助找出证据,解开长年的争论」。
研究结果发表于昨天出刊的「自然」(Nature)杂志。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