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美国制裁华为与海康视威,激励当地国产零组件需求火爆,更推动大陆晶片产业迅速发展,超越全球任何其他地方。业界人士指出,北京政府的雄心是摆脱地缘政治对手,以及价值4300亿美元进口晶片的依赖。

外媒报导,过去四季,全球20家成长最快的晶片企业,约有19 家来自大陆,远高于去年同期的8家。在晶片制造的核心关键包括设计软体、处理器和设备等方面,大陆供应商的营收是全球半导体巨头台积电、艾司摩尔(ASML)的好几倍。

如此强劲成长凸显华府和北京之间的紧张局势,正在改变5500亿美元产值的半导体产业。2020年,美国将中芯国际和海康威视等列入制裁黑名单,禁止向其出售美方的技术和软体,虽成功遏制陆企成长,但也推升大陆晶片制造和供应的荣景。

寒武纪科技等企业股价已从今年低点翻涨逾一倍,分析师看好后市仍有成长空间。此外,为培育更具竞争力的「小巨人」企业,大陆砸数十亿美元力挺科技新创,并鼓励「购买中国货」,来规避美方制裁。

大陆本土品牌崛起,也引起部分挑剔客户的注意,外传苹果可能将长江存储入例,成为新 iPhone 快闪记忆体供应商。

晨星分析师 Phelix Lee指出,在防疫封控之下,大陆寻求供应链能自给自足。他说,疫情封城期间,难以从海外进口半导体,大陆晶片商转向找寻本土替代来源,以确保营运顺利。

北京的雄心是摆脱地缘政治对手,以及价值4300亿美元进口晶片的依赖。SEMI国际半导体协会资料显示,随着大陆工厂产能扩大,去年来自海外供应商的晶片制造设备订单成长58%,连带推动本土业务发展,大陆晶片制造和 IC 设计总销售额去年飙升18%、超过1 兆人民币,创下歷史新高。

儘管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导致大陆各地工厂和物流陷入瘫痪,但大陆半导体大厂中芯和华虹的上海厂产能几乎满载。在当局协助下,空运自日本的关键原物料和设备顺利进厂,带动中芯上季营收暴增67%,超越竞争对手格芯(GlobalFoundries)和台积电。

#半导体 #华为 #中芯 #台积电 #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