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闭馆2年再造,工程陆续完工,馆前日晷换由象徵自由、生命力的大型雕塑「跳舞的鹿」取代,中庭则铺上人工草皮,而市民喜爱的水舞区消失了。
台东史前馆2019年起启动康乐本馆建筑空间再造及展示更新计画,重新规划入口馆前广场、馆内大厅、常设展厅及参观动线设计以及周遭公园。
工程陆续完工,史前馆日前宣布即将于25日重新开放部分空间,包含入口草坡、1楼多功能空间、2楼第一及第二特展室,至于常设展厅及探索馆目前仍在施作中,尚无法对外开放。
入口前广场原设计是「太阳广场」,以四周绿荫围绕着一个圆形水池而构成,水池中央矗立一座大型日晷,象徵悠久史前文化。再造工程后换成草坡,史前馆发布新闻稿表示,绿色缓坡是史前馆新的入口,由建筑师Michael Graves设计的馆舍建筑线条融入天际、山陵线的地景中,呈现一种优雅氛围。
草坡上伫立一座色彩缤纷艺术品是台湾女性艺术协会理事长赖纯纯的作品「跳舞的鹿」,企图重溯葡萄牙人传说中美丽福尔摩沙岛Ilha Formosa上鹿群的自由、奔放与生命力。
进入中庭原是一块开放空间的空地,现在改铺人工草皮。史前馆组长高筱慧日前接受媒体访问表示,这次整建设计,希望广场色彩更亮丽、功能更活用,建筑师原本设计是天然草皮,但考量建物先天结构、楼板状况,种植天然草皮必须要再下挖、施作防水工程,但工程可能造成更多楼层板问题。
高筱慧说,虽然建筑原设计楼层板抗压力应没问题,但这20年来经过多次地震,很可能有某些未发现问题,如果种植草皮因为渗漏水,后续要投入的改善、整建经费可能超过原本预算,经考量后认为现在许多建筑、机场内部都改用人工草皮,未来养护上也可减少负担。
另外,过去台东市民傍晚过后喜欢的休憩区史前馆后方水舞区,再造工程后消失。史前馆表示,水舞区的设施都是旧设备,损坏后找不到零件维修,目前整块区域交由台东县政府纳入「巨石公园区」规划,是否恢復水舞区由县政府决定。
台东县政府建设处城乡环境工程科长陈承龙表示,自今年1月起开始动工新建康乐巨石公园,工程分为康乐站前广场、幸福绿地与史前馆花园三大区域,目前乔木移植完成、时光大道等工区皆已见雏型,工地进度过半,尤其是史前馆花园部分进度超前许多,水舞区和迷宫都已掩埋,铺上新的步道,以利史前馆做开馆准备。
台东建设处长许瑞贵接受中央社记者电话访问表示,水舞池设备容易损坏,维修不易,所以这次与史前馆共同规划巨石公园,决定连同水雾迷宫拆掉,做为广场。至于儿童乐园拆掉后,将会在幸福住宅边利用0.6 公顷建造新的儿童乐园。
台东黄姓民眾听闻水舞区和迷宫已拆除掩埋,难过地说,史前馆水舞区几乎是30岁以下年轻台东市民都去过的地方,尤其傍晚过后观赏水舞更是休憩首选,「很可惜」。(编辑:谢雅竹)1110624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