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台南七股台湾盐博物馆旁的七股滨海溼地植物及生态园区,市府农业局10年前开始于此整地植树,虽然一开始成效不彰,经过改良方法,克服盐分过高问题,近年来重种的白千层、木麻黄、苦槛蓝等乔灌木有8成多存活,绿树成荫,居民也感觉风飞砂情况改善,证明用对方法,盐滩地种树也能成功。
七股滨海溼地植物及生态园区面积有17多公顷,市府争取到内政部营建署扩大内需补助经费,2008年开始施工,除了道路设施,园区内有6公顷的滞洪池,7公顷植树区,1.5公顷的防风林,但前两年植栽存活率不高,地方质疑种树成效。
农业局经2期工程,改善土壤盐分和栽种方法,分区试种,建设防风篱,铺设滴灌管路,从七股苗圃移植适合盐分地带树种,举办植树活动,请专人管理补种树木,近几年白千层、木麻黄已成林,各式灌木也非常茂密,滞洪池畔也长出红树林。
农业局森林及自然保育科长朱健明表示,当初因地面盐分过高,导致植栽存活不易,因此农业局将植树区盐土深挖近1米,先填上30公分碎蚵壳阻挡盐水、再铺上50公分一般土壤,浇灌的水取至滞洪池,再加自来水稀释,此法果然奏效,植栽成长状况逐年改善。
至于滞洪池,除了以土包、石块加固为岸,农业局同仁还至四草採集好几麻豆红树林种子,撒在滞洪池周围,现在也长得很茂密,滞洪池也常见水鸟补鱼觅食。
朱健明表示,农业局于园区的努力也被企业看到,将出钱出力继续把园区还未种植区域种满,除了以农业局回填碎蚵壳方式,也实验回填一层碎石加上不织布方式,将于3年内陆续种植3万株植栽。
附近民眾表示,七股光电田已经够多,如果能改为种树,不仅能减碳,冬季又可以防风砂,生态环境也变好,一举多得。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