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昨检出首例猴痘境外移入个案,为移民自德国入境的20多岁男子,卫生单位原匡列20接触者,但疾管署公布最新疫调、接触者追踪指引后,减列至9人。根据指引,接触者依接触情境可分为低、中、高风险,但不论是哪一种风险,都需要实施21天的自我健康监测,最晚需监测至7月14日。

疾管署今公布猴痘疫调、接触者追踪指引。根据指引,疑似个案经通报至「传染病通报系统」且判定为确定病例时, 个案居住地所在的县市政府卫生局应依「猴痘疫调单」于个案确诊后 24 小时内完成疫调。

个案的接触者,依接触情境分为低、中、高风险。若接触时有适当防护、曾与个案共处同一空间(相距

2 公尺内)未达3小时且未佩戴外科口罩以上等级防护装备,或为社区一般接触、户外接触者都属于低风险;

若曾与个案共处同空间(相距2公尺内),累计超过3小时,且未佩戴外科口罩以上等级防护装备、衣物与病患皮疹、体液或受污染的床单或敷料曾有接触,且未穿着隔离衣的医疗相关人员,或是交通工具左右邻座者,则为中风险接触者;至于高风险接触者,则包括性伴侣、同住家人、未戴N95面罩近距离执行医疗措施的人员等。

疾管署副署长庄人祥表示,卫生局依今日最新指引,重新检视后,将原匡列的20位接触者减列为9位,包括3位家人、5位医疗人员、1位其他。不论是低、中、高风险,都需从最后接触日起,实施21天健康监测,最晚监测至7月14日。

另一方面,疾管署今也公布猴痘个案隔离处理流程图,个案就医后,医院需询问接触史、旅游史、居住史、职业、群聚状况,以及临床症状。若符合定义就需通报,配戴外科口罩就地隔离,收治于负压隔离病室,治疗至全身皮肤病灶结痂完全脱落为止。庄人祥表示,个案的治疗时间可能介于10天~20天左右,每个人情况不一样。

#猴痘 #匡列 #庄人祥 #全台首例 #台南